新增产能动力强劲 电工钢过剩苗头隐现
稿件来源:本报讯
借着 “十二五”开局和电工钢行业 “以冷代热” (以冷轧硅钢替代热轧硅钢)进程加快的东风,今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投资改造或新建冷轧硅钢生产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据预测,未来两到三年,我国将有超过30家企业 (含扩建)的冷轧硅钢生产线陆续投产,届时将新增产能约200万~350万吨。 今年以来的产能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共生产冷轧硅钢225.9万吨,前五个月产量预计超过255万吨。 在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秘书长陈卓看来,由于正处工业化进程中期,我国对冷轧硅钢的需求将更加旺盛,预计 “十二五”期间成为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新增产能可能在2011~2013年集中释放,届时产品质量稳定性、性价比、诚信度等要素将成为新的标杆。但与此同时,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也必须引起业界的高度警惕。 生产和消费大国 经过 “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工钢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冷轧硅钢产量已经超过569万吨,其中无取向冷轧硅钢516万吨,取向硅钢53.5万吨。以冷轧硅钢的高端产品Hi-B钢为例,2006年国内产量只有0.06万吨,去年其产量已经大幅增加到21万吨。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共生产取向硅钢18.64万吨,无取向硅钢207.26万吨。 过去五年来,我国电工钢 (含热轧硅钢)的表观消费量已经从2006年的468万吨增加到2010年771万吨。其中,取向硅钢消费量从49.9万吨增加到78.6万吨,无取向硅钢从313万吨增加到573万吨。 在产需双双扩容的同时,我国电工钢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武钢、宝钢、太钢等企业生产的冷轧硅钢已经进入大型发电和大型变压器行业,产品内在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表面和尺寸公差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有大企业长期 “垄断”国内电工钢市场的背景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大胆涉足冷轧硅钢领域,先后在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建设冷轧硅钢生产线,并从2008年开始实现了冷轧取向硅钢的批量生产。 进口下滑趋势逆转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工钢国内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但其进口数量却不升反降,已经从2006年的99.67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97.6万吨,进口量在我国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从21.3%降低到12.66%。 尤其是,我国取向硅钢进口量从2008年开始逐年递减,从原来的35.3万吨减少到去年的26.3万吨。然而,这种下滑趋势在今年前四个月发生了逆转。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共进口硅钢33.8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7.05%,其中无取向硅钢进口量为24.3万吨,同比小幅增长5.53%;取向硅钢进口量反弹至9.59万吨,同比增长11.13%,扭转了此前进口量持续下滑的趋势。 从进口渠道来看,日本是我国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进口的最大来源地。今年前四个月,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量分别为12.8万吨和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55%。而韩国和欧盟分别是我国进口取向硅钢的第二和第三大来源国。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四个月,我国从韩国进口取向硅钢1.2万吨,同比大幅减少51%;但从欧盟进口的取向硅钢数量大幅增长,达到0.9万吨,同比增加152%。 产能过剩苗头需严防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工钢总产能约为1015.5万吨 (含热轧),实际产量约689.77,产能利用率为67.92%。 “虽然产能没有完全释放,但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陈卓表示,去年我国电工钢表观消费量已经小于实际产量与进口量之和,但“十二五”期间还有几十条冷轧硅钢生产线在建,再加上原有33%左右的未释放产能,未来几年整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隐患。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宝钢二期取向硅钢项目、首钢硅钢项目、鞍钢取向硅钢项目以及正在调试生产的新增产能将陆续释放。此外,在广东、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天津、福建等地区,约10余条民企的冷轧硅钢退火线也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下半年或明年全线投产,新增产能约200万~350万吨。 陈卓特别指出,非标产品在家电等行业的无序使用也要特别引起警惕,例如Q195普碳板和硅钢渗合使用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较为盛行。 据预测,根据目前的潜在产能,到2013年左右,随着武钢硅钢改造,宝钢30万吨取向硅钢二三期项目建设、鞍钢20万吨取向硅钢一期完善和二期项目建设,以及涟钢电工钢合资项目的完成,届时我国冷轧硅钢产能将完全实现自给。 在陈卓看来, “十二五”期间,随着首钢、涟钢、本钢、攀钢等以及一批民营企业新上项目逐步进入市场,在市场需求放大、产能扩张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电工钢市场将更加活跃,价格也将出现频繁波动,届时产品质量稳定性、性价比、诚信度等要素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新标杆。(本报记者 宋斌斌)
相关观点
“以冷代热”需提速 “十一五”期间,淘汰热轧硅钢及落后工艺装备已被列入国家淘汰落后名单,国家加快 “以冷代热”及淘汰热轧硅钢的决心可见一斑。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冷轧硅钢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影响下,热轧硅钢行业基本处于萎缩状态,企业生存十分困难,当时,国有企业的部分叠轧设备已转移给民营企业,国内热轧硅钢产量也从2008年的72万吨降至2009年的60万吨。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有14家热轧硅钢生产企业,其中60%的企业维持半生产状态,有5家企业已经停产。 然而,我国热轧硅钢产量却在2010年出现了反转,国内产量猛然增加到120万吨,比2009年增加约60万吨。 虽然目前我国冷轧硅钢的产量、质量及技术水平完全可以满足电机、家电等行业需求,但国内市场对电工钢的旺盛需求又为热轧硅钢带来了生存空间。据调查,除个别国有企业仍以半停产状态生产少量热轧硅钢外,后者的大部分已经转移到民营企业。由于受利益和需求驱动,部分民企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对此应引起高度警觉,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抑制热轧硅钢的违规生产。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 “十二五”期间热轧硅钢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挑战,进而逐渐退出市场,这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装备、产品技术进步的必然。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共生产热轧硅钢约33.7万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减少15.75%。(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