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标准添加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无毒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来,有 “打假第一人”之称的王海,以蓝月亮洗涤剂使用了可能致癌的荧光增白剂为由,将相关当事方告上法庭。随着事件的不断 “发酵”,由此引发的消费者对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是否安全的争议也不断升级。 为了澄清事实,8月2日,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邀请毒理学、医学、纺织等科研领域的9位专家召开说明会,用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消费者答疑。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洗涤剂中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荧光增白剂,是安全无毒害的。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 荧光增白剂 (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FWA)或称光学增白剂 (OpticalBrightener)是一种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使用百万至十万分之一量级时即可对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质 (如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有效增白。荧光增白剂本身无色或呈浅黄 (绿)色,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合成洗涤剂等行业。 针对王海提出的 “据南宁市卫生监督所2007年第七号卫生警示介绍,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多环苯丙恶唑类化学物质,被证实有致癌作用”的说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范芹在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类型,而按照我国关于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相关标准规定,也就是按照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发布实施的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 (QB/T2953-2008)行业标准规定,可用于生产织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为两类,分别是 “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和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南宁卫生所所说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多环苯丙恶唑类化学物质,这种荧光增白剂并不属于洗涤剂产品中使用的。 毒理测试无致癌性 说明会上专家指出,按照标准规定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产品是安全的。洗涤剂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急性和长期毒性很低,不会在体内蓄积,不会导致突变性及致癌性,无生殖和发育毒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劳动卫生与管理卫生系教授吴志刚表示,欧盟的实验表明,无论急性毒性实验还是慢性毒性实验,结果都显示在衣物洗涤剂使用荧光增白剂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和环境有负面作用。荧光增白剂低量长期作用于动物的实验证明,其对生物生长发育无害,不会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另据介绍,目前市场上80%左右的洗涤剂都添加荧光增白剂,经过稀释、使用后,真正到达皮肤的只有百万分之一。空军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赵小忠表示,由于衣物洗后残留的量很低,临床上也没有直接证明显示荧光增白剂与人体接触后出现皮肤刺激或过敏。 具自限性无须规定添加量 针对消费者有关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这份行业标准为何没规定添加限量的疑虑,与会专家称,首先是因为洗涤剂添加荧光增白剂本身具有 “自限性”,也就是说由于配方技术的特性,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只能微量加入,若过量加入不仅不会增加洗涤效果,反而会使衣物变黄;其次,由于荧光增白剂价格较贵,添加过量会增加企业成本,这也就制约了企业在配方中不会过多加入。所以,相关标准无需注明使用荧光增白剂的限量也不会有问题。即使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也不规定添加量。 有消费者担心,荧光增白剂会随洗衣污水污染地下水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吴志刚就此解释说,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是对环境友好型的产品,首先是其在外界环境中稳定性很低,易于降解,是水溶性的,在水中一天能衰减降解掉一半;其次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一次就能把95%以上的荧光增白剂轻易清除掉,不会残留,对我们的生态动植物没有毒性,也不会造成间接危害。例如一般常规生活用量的荧光增白剂在被鱼类食入后,都不会在鱼体中滞留蓄积。 据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沈永嘉介绍,荧光增白剂的工作原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靠吸收波长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后,发射出肉眼可见的波长400~450nm左右的蓝光,有效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损而造成的泛黄,只是让人们在视觉上 “感觉”衣服变白变亮了,而不是改变了织物的本身结构。(本报记者 郑春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