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说话
稿件来源:本报讯
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眼下的宏观调控,更使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感到日子难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已成当务之急。 然而,话好说,事却难做。不论是调结构,还是转型升级,都要用钱说话,有了钱,还有一个往哪儿投的问题。要找到一个前景好又能赚钱的项目很难。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这些产业大多都还处在孕育期,还有众多的问题要解决。例如,新能源很受追捧,仅风电项目就上了不少,但风电进入电网的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更别说风电的高成本了。 说了这么多,关键的问题在于,在产业发展上,是让市场来主导,还是由政府来主导?现在一提起传统产业的落后产能,就痛心疾首,总想用一把刀子,直接割掉而后快,其实这并不见得有效。很多事实都证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产业领域的问题非但不科学,而且后患多多。正如金融危机时,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倒是作用明显,但也的确助长了今天的通胀。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长期任务,急不得,恼不得,科学而务实的态度是,让市场来主导这场变革。不论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还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都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要尊重市场,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来做出选择。而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要尽可能少作为。当然,少作为,不是不作为,比如制定产业政策,维护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等等,都需要 “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 以纯电动车为例,高端纯电动车目前还难以产业化,就应该允许低速电动车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让市场来决定它是不是应该存在,是不是应该发展,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贴上低端产品的标签,阻止其发展。 新兴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大方向正确,但产业化路径不明。因此,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的最好办法是,要有一个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支持和保护企业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