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麻纺行业“十二五”将迎来新突破
稿件来源:本报讯
麻纺织行业是我国具有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按其原料、工艺技术及设备特点,包括苎麻纺织、亚麻纺织、黄 (红)麻纺织以及大麻纺织、竹原纤维、罗布麻、剑麻等韧皮纤维和叶纤维纺织业。据预测,今后5~10年内,国际麻类服装和制品的潜在市场将超过200亿美元,麻纺行业的市场潜力很大。 我国麻类纤维资源丰富, 苎麻纺织、亚麻纺织等生产和贸易居世界首位。麻纺织在资源、纺织加工、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整个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生态产业的特征,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麻纤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看作是高贵和高档的象征,高品位、高质量的麻纺织品的售价远远高于其他纤维制品的价格。而我国麻纺织产品市场拓展极不均衡,麻类纺织产品80%出口,产品市场过于集中。国内麻纺织消费品市场虽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单一的市场,使得麻纺织企业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而且由于行业总体规模较小,门类较多,市场竞争力表现差异较大,在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市场结构、品牌建设、原料资源等方面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总量大幅提升 结构渐趋合理 “十二五”期间,麻纺行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麻纺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开发终端产品和服装市场,完善麻纺织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在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培育国内市场;积极推动麻纺行业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完善原料与麻纺织行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机制。 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继续巩固和开拓麻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在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扩大国内麻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宽并丰富内销市场的麻纺织产品领域及品种,增加麻纺家用、产业用的比重。调整进出口比例结构,由 “十一五”时期80%外销和20%内销,到 “十二五”实现50%外销和50%内销。这个比例结构恰当,有利于内外销市场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麻纺织纤维使用量年均增长8%,2015年预期达到125万吨 (含其他麻类纤维),2020年预期达到200万吨。其中2015年苎麻纺织纤维使用量达到约30万吨;亚麻纺织纤维使用量达到约35万吨,2020年预期国产亚麻纤维比重达到50%左右。大力发展大麻、黄 (红)麻纤维纺织。 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业 (规模以上,不含服装)销售产值2015年预期达到450亿元,2020年预期达到570亿元; 出口 (不含服装)2015年预期达到15亿美元,2020年达到20亿美元;麻制服装及服饰 (含麻30%以上)出口2015年预期达到135亿美元,2020年出口达到200亿美元。 科技将成为强劲支撑 与其他纺织行业相比较,麻纺织行业相对规模较小,因此受设备生产厂商的关注度低,使得麻纺设备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苎麻纤维脱胶和苎麻纺织技术装备严重落后,缺少苎麻纺织机械设备研制的支撑,已成为苎麻纺织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动行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加快麻纺机械装备的研发改造,提高行业内国际先进设备的比重,促进减少用工,推进麻纺织工艺与产能上水平,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和提高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加强纺织机械关键设备开发与应用,加强对高效节能的麻纺织工艺设备的联合开发,重点解决苎麻纺和黄麻纺技术设备严重落后的问题,缩短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劳动力成本。 2015年预期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2020年预期为1.8%~2%,劳动生产率预期2015年达到15万元/人,2020年22万元/人。关键技术应用率2015年和2020年预期分别达到15%和22%。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促进科技进步,重点攻关一批关键技术并促其产业化:麻类作物良种培育和种植技术;麻类作物种植收获成套设备技术;亚麻雨露有机麻技术;麻纤维生物脱胶清洁生产工艺;苎麻前纺加工技术和专用设备的研发;嵌入式纺纱技术在棉、麻纺行业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先进高效、低耗、环保的麻类纤维纺纱专用技术及装备;麻纤维染整工艺技术及特种助剂;麻类脱胶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 促进麻纺产业链延伸,加大终端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麻纺产品附加值,提高麻纺服装、针织、民用、军用、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扩大内需市场,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麻类纤维新型脱胶技术,包括麻类纤维生物/物理脱胶工艺,麻类纤维短流程快速脱胶技术,苎麻 “减量脱胶”工艺、技术及装备等;亚麻无氯脱胶及色纺纱清洁生产技术;高档苎麻纺织面料染整加工及废水处理技术;黄麻纤维精细化处理技术;麻类纤维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工艺和高档针织产品技术。 促进产业资源整合 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为突破口,加快国有麻纺企业经济布局的调整,加大国有麻纺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力度,促进麻纺企业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鼓励民营、个体、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型企业和都市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能够提供工艺技术、设计创意和信息服务的企业采取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重点培育若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品牌影响力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麻纺织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在产业链比较完整、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鼓励建设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与检测中心,发挥资源优势和整体优势,提升我国麻纺织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 以麻纺织为主体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麻纺原料的可纺率,综合开发利用麻纺资源,实现循环经济的最大化。提高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销售比例,尤其是要加大针织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和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出口比例,增强麻纺企业的竞争力。2015年内销比重预期达到30%,2020年预期达到50%;提高麻纺织企业自主开发终端产品 (服装、针织、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达30%。(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