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安雕艺:老酒能否酿出新意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主题为 “海风石语”的第六届中国 (惠安)雕刻艺术节暨 “荣发杯”石雕大奖赛在福建惠安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共惠安县委、惠安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惠安雕刻艺术研究会等承办。作为中国的雕艺之都,自2000年起,惠安已经陆续举办了5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和5届惠安传统雕刻大赛,其间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刻艺术家。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技艺巧夺天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据统计,2010年,惠安县 (含台商投资区)石雕产业实现产值143.14亿元,占GDP的11.86%,是全县国民经济的产业支柱。尽管如此,惠安县委常委蒋向群表示,近几年来惠安石雕产业正面临着继承创新、转型升级等发展难题,传统产业能做多大,老酒能否酿出新意成了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传统雕刻产业受挑战 惠安石雕工艺享誉海内外,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 “中国石雕之都”、 “中国民间艺术 (雕艺) 之乡”称号,并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惠安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并且发展形成了矿山开采、石雕石材机械制造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体系。 目前,惠安全县有中外合资、联营、个体等形式的石雕石材及配套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1.8万余人。惠安石雕是一个 “两头在外”的产业,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几乎全部销往世界各地。2010年,惠安石雕工艺品产值超过100亿元,产品90%以上出口,出口量占全国石材出口总量的43%,出口的碑石几乎垄断了欧日韩市场,石雕石材产值、规模和出口量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雕刻产业受环境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待遇等因素的制约逐渐被边缘化,新一代惠安人对石雕产业和雕刻艺术发展的热衷程度正在下降。工人减少,用工成本增加,缺少一支产业营销大军,中小企业融资难,产品同质化、行业白热化杀价,缺乏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问题困扰着很多惠安石雕企业。 因此,整个惠安石雕产业迫切需要利用科技创新和文化内涵来转型提升,提高惠安人的雕艺创作热情,推动惠安产业的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促转型 一千多年来,惠安石雕工艺都是靠 “口传身授”继承下来的,没有教科书,也没有学校,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雕艺师至少需要经过3~5年的磨练。惠安雕刻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李肖男表示,为了解决石雕工艺传承问题,增强石雕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此届石雕艺术节在开幕式上表彰了 “惠安雕艺”突出贡献奖、 “惠安雕艺”艺术成就奖,表彰颁授 “雕刻世家”牌匾;在闭幕式上表彰 “惠安雕艺”新秀奖,举行了惠安雕艺大师拜师收徒仪式。 除此之外,惠安县常委蒋向群透露,惠安县政府将扩大目前石雕班的阵容,加强与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合作,待时机成熟后将开办雕刻学校,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行业 “杀价乱象”与行业利润微薄的惨淡现状,惠安石雕业及当地政府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近日,惠安县十多家石雕龙头企业及当地行业工会的专家联合起来,起草石雕行业首个省级地方标准。与此同时,惠安县政府正积极与中国石材协会、国家石材标准委员会合作,研究制订 《石雕石刻制品》行业标准技术。 从卖产品到卖标准,迈出了惠安石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步。据了解,此次制定的省级标准将严格规范惠安传统石雕工序,力争改变目前混乱局面,让石雕的材质、雕刻艺术有标准可依。据悉,在举办中国雕刻艺术节的同时,惠安县政府成立了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指挥部,目前正在策划和建设 “石雕石材产业园区”,《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规范化的意见》也正在制订中。对于节能减排、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改造、创建品牌的石雕企业将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 在融资方面,为支持石雕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惠安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加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创品牌。三年来,惠安县政府为石雕石材企业解决融资达12.6亿元。 蒋向群告诉记者,目前惠安正准备申报 “世界雕艺之乡”,并且要将历届参赛获奖作品聚集起来,与惠安县旅游产业结合,打造一个 “世界雕艺公园”。 针对目前惠安石雕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现状,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黄飞鹏认为,惠安石雕产业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差异化设计经营,为园林、广场等的石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让 “老酒”酿出新意。(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张少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