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L15(猎鹰)高教机。
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兴国官田 “中央兵工厂”旧址。
南昌航空工业城开园仪式现场。
在江西赣南兴国县兴莲乡有一个名叫官田的小村庄,近段时期,这个村庄热闹非凡,游人如织。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公路,几经曲折,来到这个一直静谧地守望着青山绿水的小村庄,一探究竟。
历史的镜头拉到80年前的10月,昔日沉寂的官田村忽然热闹起来。一支队伍驻扎进来,开始他们成天叮叮当当的敲、打、砸、锤工作。中央红军兵工总厂就诞生在这里。然而,谁也不曾想过,从开国大典上的 “万国牌”、 “骡马队”,到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一水儿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就是从这个四面环山,看上去并不起眼儿的小村庄里走向全军,走向世界的。一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工80年的发展历程,揭开了人民军工走向现代化的序幕……
兵工圣地 红色传承
1927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认识到武装工农的极端重要性,在南昌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同年的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又响亮地提出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这样,武装斗争的激昂旋律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奏响。
建设一支党掌握的人民军队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较为稳定的装备来源也关系着战争的结局。鉴于此,1931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兵工厂诞生在了江西兴国县官田村。它的创立,象征着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的起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武器装备事业的开端。从此,人民军工同革命战争的发展和人民军队的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官田中央兵工厂,隶属中央军委、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后方办事处领导。虽属初创,但组织机构较为完善,技术力量也相对雄厚,设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共有工人300余人。1932年夏,官田中央兵工厂在枪炮科、弹药科基础上,又组建了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工人数量也在300人的基础上翻了近一倍。
在从建立到迁往瑞金的两年多时间里,官田兵工厂共修配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两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40多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为当时的土地革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官田兵工厂所积蓄的人力资源,成为日后根据地兵器生产的可贵财富;它所创造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也给以后兵器事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借鉴;它孕育的军工血脉,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在今天的军工战线汩汩流淌……
“三线”建设 发展壮大
陪同采访的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官田兵工厂的建立,为今后兵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国防工业是以1951年国家 “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洪都机械厂 (现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诞生为标志,正式起步的。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在江西的大地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批工厂,它们远在深山,却身负重任;那里的人们虽然身处偏远,却与外界的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工厂严阵以待,对外严加保密,一般都有三个名称:一个是直接对外的,例如某某机械厂;一个是用于通信联络的,例如某地几号信箱;一个是内部代号,通常为数字,例如9394厂。它们就是江西的军工企业,俗称 “小三线”。
根据当时国家的战略考虑,江西地区是华东后方的战略要地,属于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此,国家直接给江西投资4.7亿元建设 “小三线”。从1965年开始,江西下大力气,组织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就像革命战争年代支援前线一样,从各方面大力支持 “三线”建设。江西 “三线”建设,重点是建立兵器工业和造船工业。建设方法是采取上海市对口厂包建形式,包建厂既是产品试制单位又是筹建单位,从业务干部到技术骨干,从产品试制、工厂设计、土木建筑、设备安装、人员配备等,一直到产品投入生产,都一包到底。于是,一批上海企业内迁到了江西,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 “又红又专”的干部职工扎根在江西的红土大地上。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多数项目初步建成投产,并生产出一批常规武器。 “三线”建设客观上改善了江西的工业,加强了江西的工业基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线”建设兴办的一些军工企业,后来逐步发展为江西的骨干企业,如江西钢丝厂、江西光学仪器厂、星火化工厂、连胜机械厂、东风制药厂等。特别是一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老区、山区县,军工企业的建设带动了地方 “五小工业”的兴起。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江西军工发展鼎盛时期。一时间,江西军工名声鹊起。江西成了重要的国防工业大省之一,并且创造了新中国军工史上的十多个第一。
历史用金色的大字镌刻在1954年7月3日这一天。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五在南昌轰鸣升空,翱翔蓝天。洪都航空人写下新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章。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称赞 “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艘鱼雷快艇、第一辆军用摩托、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用直升机等均诞生在江西。江西军工还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基础核原料,为我国低纬度探空火箭的研制、南极科考、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做出了积极贡献。
步入困境 艰难前行
如果说创造辉煌离不开军工精神,那么摆脱困境则更需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还没有学会游泳,就被扔到了大海里。”江西省国防科工办的工作人员形象地比喻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军转民浪潮,江西军工企业一下子就从计划经济 “空降”到市场经济大潮之中。由于该省军工企业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 “三线”企业,分散在全省20多个县市,涉及核、航空、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多个行业,且大都地处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由于国家对军品任务的削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江西省属军工企业由于军转民步伐滞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技术优势不明显,企业效益逐年下滑。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绝大多数企业已资不抵债,仅省属军工资产负债率就高达160%,加上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处境十分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88年,国家实行军工结构调整后,江西永胜机械厂的军品订单彻底中断,企业试着干石材切割机、梳棉机、钢球铸件、水龙头弯头等民品。由于资金投入分散,未能培植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再加上企业办社会包袱重、机制不活、人才外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连十几年,企业年年亏损。
始建于1969年的江西江州造船厂,当时出于战略考虑拟研制生产代号为“09”的产品,后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该项目尚未完全建成,就宣告下马,一时间成了 “半拉子”工程。几十年来,不屈不挠的江州人一直在找出路,求生存中苦苦探寻。
赣江化工厂1998年开始停产,负债5162.2万元,由于工厂地处偏僻,化工设备腐蚀严重,资产变现能力极低,实际资产负债率达500%。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江西军工企业累计涉及银行呆坏账23亿多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职工工资、医药费等各类费用3亿多元。
凤凰涅槃 展露新姿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正当江西军工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方案 (国发 [2002]7号);2003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国资委等五部门关于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方案补充意见 (国函 [2003]74号),经过多方努力,江西省共36家军工企业列入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为全省军工企业的改革脱困带来了 “福音”。 如何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彻底解决好军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军工良性发展,建立起既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是推动江西军工改革脱困的关键所在。
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省属军工企业的改制,制定了 “职工安置一步到位,关闭破产和改制分步实施”的策略。2005年下半年,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机关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仅用5个月时间就一次性完成了25个企业3.5万职工的安置工作,确保了企业破产改制工作顺利平稳推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6年,江西军工结束了长达10年的整体亏损局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十一五”期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5亿元、工业增加值242.6亿元、利润16.7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2.4%,108.9%,908.2%。
江西省民爆行业通过整合由20家减少到3家。整合后,全省炸药年生产能力达到17.4万吨,江西民爆业已由小而散经营,逐渐步入集团化、规模化、效益化轨道,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企业改制重组,组建了江西长江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和九江福莱克斯公司,实现了企业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8450万元,实现利润1489万元。
江西永胜机械厂破产改制组建成立江西鑫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筹集1300万元资金建起全省首条全自动乳化炸药生产线,使产品附加值倍增。如今已形成年产炸药22000吨的生产能力。201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利税1500万元,实现利润12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改制重组后的船舶工业企业均华丽转身,令人刮目相看。同方江新的前身是九江船舶工业公司所属的江新造船厂,2005年破产改制后,成为清华同方全资控股的一个新公司,被列为 “十一五”期间九江沿江经济产业战略开发 “金砂湾板块”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项目。 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卢恒武告诉记者,该公司于2008年5月正式成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和成国际的子公司。改制后手持出口订单高达100亿元。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目前,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13年上半年。
改革脱困给江西军工带来的不仅仅是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带来经济总量的递增,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激活了全行业的创新创造激情和活力。正如江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贤书所说, “随着国际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中,江西军工人逐步改变封闭保守的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创业,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项目牵引 军地融合
近年来,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在完成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基础上,各项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军地经济融合,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把实施军民结合重大项目作为依托,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确定抓好以南昌教练机、无人机、通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景德镇直升机研制生产基地,九江船舶及船舶配套研制生产基地,相山、赣南铀资源勘探采冶基地为重点的十大军民结合型项目建设。涉及航空、信息、核能、生物化工、船舶、民爆器材等产业,并将其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
航空工业在江西国防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列入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将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以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为契机,强力推进江西航空制造产业发展。
2009年12月23日,江西省政府与中航工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300亿元,高起点建设占地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洪都和昌飞公司凭借雄厚的基础实力成为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首批9家国内供应商之一。洪都获得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等部件的研制与生产任务,占机体结构件25%左右的份额;昌飞获得机翼扰流片等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2010年12月1日,洪都承担的C919大型客机铝锂合金机身等直段部段顺利下线,标志着洪都参与C919大型客机研制工作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是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和江西省深化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010年12月27日,景德镇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首批入园企业19家,投资总额10亿元。江西省政府和景德镇市政府从土地、规费减免、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定了最优惠政策,支持景德镇打造一流的军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拥有长江岸线150余公里,同时拥有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赣江水系,水路通畅,具有建造中小型船舶的独特优势。船舶工业是江西临江临湖产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船舶工业充分发挥现有中小船舶制造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以做精做强为目标,努力打造“三个基地”,即通过新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以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和九江银星重工船舶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九江船舶制造基地;以中船集团所属九江船舶工业公司五厂一所的导航系统、特种装置、消防系统、耐火舱室等四大主导产品为主体的九江船舶配套基地;以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南昌游艇产业基地。目前全省年造船能力已达100万载重吨以上。
江西又是铀资源大省,提交的天然铀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40%。而号称中国铀都的相山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天然铀储量极其丰富。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核能开发利用,对天然铀的需求大幅增长,给江西发展铀矿产业经济带来机遇。为此,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将相山、赣南铀矿产业列入十大军民结合型项目之一进行重点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做大铀矿业经济,努力实现由铀资源大省向铀矿业经济大省转变。
重大项目建设已成为江西军工经济的重要引擎。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辐射作用,推动了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
跨越发展 续写新篇
江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贤书表示,今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在 “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强化基础为主战略,以军民融合发展为主方向,着力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构建军民技术融合发展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军工核心能力,完成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提高行业经济总量,构建和谐军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实现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发展。通过5年奋斗,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到2015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年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年利润80亿元。立足新起点,瞄准制高点,深化军民融合,实现经济总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
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以军民结合型产业为主导的军工经济。壮大优势产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重点培育一批年收入达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军民结合型产业大企业和集团。
加速推进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教练机、通用飞机、直升机研制生产核心基地,大飞机主要部件研发生产及试飞基地,航空国际转包生产基地,形成航空材料、航空设备、大部件、整机设计制造、国际合作转包、试飞及航空文化教育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功能较为齐全,特色更加鲜明,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 整合现有资源,加快船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江西船舶工业规模化发展,将九江打造成全国中小型出口船舶制造基地和船用导航、消防、特种装置、耐火舱室系统等船舶内装综合性配套基地。
加快相山铀矿基地和赣南天然铀矿基地建设,走探采冶一体化发展道路,壮大铀矿经济,努力将江西的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大力拓展矿业境外勘查业务,积极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加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制,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化。在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建成国内一流的7628无碱布、挠性覆铜板制造和供应的重要基地。
积极整合省属军工资源,组建江西军工集团。进一步推进全省民爆整合重组,尽快实现江西国泰民爆器材股份公司上市。杨章跃 本报记者 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