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 医药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稿件来源:本报讯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相关人士在解读医药产业时指出,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应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 “十二五”医药产业的主要任务。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近年来,随着经济以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中国药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医药产品生产大国和重要出口国。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2523亿元,年均增长23.1%。但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改委人士在解读新 《目录》时表示,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医药产业产品结构亟待升级,自主创新且临床疗效显著的品种少,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中药现代化进程较慢,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相当一部分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品种仍属空白,医疗器械以中低档常规产品为主,高端设备、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 目前,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产品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进出口结构。国内厂家仍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医药企业中普遍存在重原料、轻制剂,重工艺、轻装备,重生产、轻配套,重整机、轻部件,重工业、轻流通等问题。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医药贸易没有摆脱以附加值较低、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为主的传统出口模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出口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制剂品种偏少。 新版目录鼓励创新 较2005年版 《目录》,新 《目录》更多地体现了鼓励创新,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水平提高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新 《目录》进一步拓宽了鼓励发展的新产品范围。如在鼓励类中增加了 “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生产,家用医疗器械、新型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及关键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等条目。 为了积极支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新 《目录》在鼓励类中还增加了“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新型结晶、酶促合成、生物转化技术,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原料药生产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等条目,并在鼓励类中增加 “基本药物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条目,从而促进基本药物的持续发展。 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近年来医药行业部分品种产能严重大于需求,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医药产业正面临 “化学原料药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医药行业三废处理、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的难题。 为了严格限制产能过剩化学原料药新建项目,在此次发布的新 《目录》中,除维生素C和青霉素两个品种外,新增了 “新扩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综合利用除外)、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新建6-氨基青霉烷酸 (6-APA)、化学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 (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ADCA)、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c发酵、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安乃近、扑热息痛、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利福平、咖啡因、柯柯豆碱生产装置”等限制类条目,以求合理安排新建项目的上马。 此外,新 《目录》还将2005年版目录限制 “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 (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调整为限制 “新开办无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这表明医药产业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意志更为坚决。 提高工艺水平促产业升级 从新 《目录》鼓励类条目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将向新剂型、新品种逐步过渡,并通过增加成本的控制以及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提升百姓用药水平,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提高。 据介绍,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范围内一批市场份额较大的专利药正陆续专利到期,这些品种的临床应用在短期内难以替代,加之发达国家为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鼓励使用通用名药物,全球通用名药物销售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今后我国医药产业将积极鼓励 “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医药产业应抓住机遇,加快上述同类品种商品化进程,同时大力开发新剂型,培育一批国内市场领先的自主品牌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原料药新品种。 新 《目录》把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列入鼓励类之中。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对此的解读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生产工艺可以起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将是今后医药产业技术进步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医药产业采用生物合成技术部分替代化学法工艺,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辛伐他汀、维生素E等品种生产上取得成功。下一步,医药产业生产工艺的改造,将重点应用基因重组、原生质融合等技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菌种改良和工艺过程优化,在抗生素、维生素、皮质激素等大宗原料药领域推广酶法、生物转化等绿色清洁生产工艺,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发酵工艺生产天然活性成分等。 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严格限制严重供过于求的化学原料药新建项目,通过市场手段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针对我国化学原料药一直存在盲目新建项目和低水平产能扩张问题,新版《目录》加大了对产能严重过剩、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的限制,相关人士表示,这将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有序竞争。(本报记者 杨明)(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