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复审到来 铜企获返美国市场机遇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在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大会间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与市场贸易部开了个内部会议,会议呼吁去年在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失利的中国铜加工企业利用年度复审日的到来积极应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在会上表示,立案调查的失利并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从此就不再可能返回美国市场,中方企业要充分利用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积极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条件。 年度复审是机会 申请年度行政复审是在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仲裁裁决以及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反补贴税命令之后,中国应诉企业可以采用的一项后续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复审将反倾销、反补贴税率降低以便能够重新进入并占据美国市场,并从而获得相对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相关人士表示,其一般在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命令发布之日起1年后的每个周年月月初的前后,美国商务部将会发布公告通知各利害关系方可以提出复审申请。 据悉,美国商务部于去年9月做出的反倾销终裁,决定对中国产无缝精炼铜管征收11.2%~60.85%反倾销税。同年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无缝精炼铜管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认定,美国商务部才正式向中国产无缝精炼铜管征收11.25%~60.85%的反倾销税。 “因此,该案件第一个周年月为2011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各利害关系方必须于不迟于周年月的月底提出复审申请,美国商务部将于周年月后的下一个日历月最后一天或之前发出公告启动复审程序,并列出参加复审的企业名单。少数情况下针对特殊个案,商务部会随后再发出一个启动复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复审要求。 该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由于缺乏应诉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的知识和技巧,没有做好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应诉准备,经常在立案调查中得到不很理想的结果。而后又由于对国外法律知识的缺失,经常错过有利复审等时机。 “倾销”原由很无奈 “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大概也就在3%。”有色协会相关人士以铜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美国商务部向中国产无缝精炼铜管征收的11.25%~60.85%反倾销税来计算,与3%的利润率相比,惩罚措施过于严厉,而这些成本企业无法消化。 “既然我们只有3%的利润,但是为什么美国商务部还要说我们进入其国内是在倾销呢?”他表示, “由于我们受累于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 由于美国是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美国商务部在确定正常价值的时候,不采用中国生产企业的实际成本,而是将中国企业的生产投入消耗数量乘以该投入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替代国)的价格(替代价)来推算这一投入的成本。 汇总所有这样计算的投入成本,再加上用该替代国相似企业的财务数据作为替代比率计算出的制造费用、一般管理和销售费用以及一定的利润,最后构造出一个所谓的正常价值。美国商务部将这一构造正常价值与对美销售的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倾销幅度。 因此可看出, “非市场经济国家”既是招致国外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起因,也是导致我国企业应诉失败的关键原因。 “同时,我们在接受起诉国选择的不妥当替代国问题上太过被动。”他表示。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起诉中,多次选择印度、土耳其、美国等作为替代国,而这些国家在许多方面的成本远远高于我国。如印度原材料价格平均高于我国,美国人力资源成本则远高于我国,这些直接导致中国企业产品成本被高估,使我国企业在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败诉。 以铜管为例,铜管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制造工艺比国外先进,加之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价格也就相比国外的铜加工材要低了。 美损人不利已 在这次内部会议上,一位国内知名铜生产企业老总表示,如果美国再这样频繁对我国生产的铜管进行调查,该企业将联合国内铜加工企业去收购他们的工厂。 据了解,美国铜加工行业的规模其实并不大,这次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无缝铜管提起的反倾销损害的是其下游产业。按照他的估计,美国铜加工行业只有千人左右的规模,而其下游拥有10万之众的产业工人,用10万工人的饭碗换取千人饭碗极不明智。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相关人员建议,根据本案在反倾销原审调查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应诉企业应尽量提升生产的综合程度(一体化程度),即将生产线向上游延伸,从炼铜做起直到最后的完工精制无缝铜管,同时处理好铜锭、废铜等低估价问题。 另外,为了取得参加反倾销复审的资格,应诉企业必须与2011年10月底之前实现一单对美涉案产品的销售,进口商必须在2011年10月底之前完成美国海关通关手续及交纳反倾销现金押金。 最后,他建议在这次复审中不主张极力争取零税率。主要原因是美国商务部近来对参加复审的公司审核极为严格,甚至苛刻,且凭借试验销售参加复审所获得的零税率通常并不代表真正商业意义上的零税率。他还建议,只需要获得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以便能够实现批量销售,这个相对较低的税率拟定为不超过5%。而从下一次年度复审开始,再争取零税率。(本报记者 吴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