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苏联油田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18)
稿件来源:新华社
阅读坐标
前言 第一部分 精心布棋 第一章 本性难移 “大中东”狼烟四起第二章 弥天大谎 石油峰值论第三章 始料未及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四章 阴魂不散 马尔萨斯借石油还魂 第二部分 祸起石油 第五章 欲盖弥彰 洛克菲勒绑架石油第六章 借刀杀人 两伊战争启示录第七章 欲壑难填 海湾战争志在必得第八章 巧取豪夺 车臣战争与俄罗斯石油 第三部分 峰值之争 第九章 横空出世 俄罗斯石油新理论第十章 反攻倒算 石油峰值谎言死灰复燃 第四部分 棋局中国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欧亚大陆的大棋局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 下一个目标:中国
1987年,苏联日均原油产量达1260万桶,远超沙特,在解体前夕一度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苏联的油气主要出口西方,占外汇收入近七成,换取了大量的美元,用以购买急需的西方军事技术和石油生产设备。但是美国一度怂恿沙特大幅增产,几个月内世界油价暴跌70%,对苏联经济构成致命一击。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如何控制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油田,成了华盛顿的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全面技术封锁,这让苏联举步维艰。要想维持石油高产量,苏联急需进口涡轮钻具。一份中情局解密档案显示: “为避免石油产量下降,苏联采取了油井注水法,并广泛应用。然而……这需要大功率的潜水泵……可是只有美国才有这种设备……1000台美国潜水泵比1.1万台苏联潜水泵的功效还高。” 苏联石油产量从1988年开始下滑,油田普遍开采过度,为了摆脱困局,计划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田吉兹油田作为开发重点。但美国的战略围堵致使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 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彼得拉斯指出: “1991年之后,中情局把搞垮苏联作为重中之重,不惜为苏联境内分裂势力提供资金和武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国相继独立。华盛顿和伦敦根本不介意谁在这些国家掌权,伊斯兰极端分子也好、斯大林时期的独裁者也罢,甚至可以是黑帮头子,总之什么货色都行,关键是把苏联搞垮,削弱其在高加索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究其缘由,美国早就对前苏联地区的石油虎视眈眈,并已将其纳入其地缘战略。 1992年, 《纽约时报》披露了五角大楼一份名为 《国防规划指南》的文件。 文件称: “冷战结束后,就政治和军事而言,美国的至高原则是维护自身的全球统治地位,防止任何大国的崛起,尤其是在西欧、亚洲,以及前苏联地区。”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为了突出美国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核打击能力的必要性,该文件称, “俄罗斯仍将是惟一可能毁灭美国的大国”。在对西欧的政策上, “必须防止出现仅限于欧洲的安全体系,以免对北约不利”。 苏联解体后,华盛顿的首要目标是把前苏联地区 “巴尔干化”,以便对那里诱人的石油资源下手,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自然首当其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华盛顿那可是言听计从,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第三世界债务危机,让拉美国家吃尽苦头。该组织的法宝之一是 “休克疗法”,就是在短时间内迫使受援国家的货币迅速贬值,同时把国有资产私有化。显然,这在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难度不小。 1990年7月,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在休斯敦召开,小布什坚持认为,俄罗斯等原苏东国家要重建经济,必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这样一来 “休克疗法”就能奏效,为西方国家在那里圈地圈钱铺好路。果不其然,此后近十年,这些国家的经济惨遭破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力图迫使前苏联油气企业私有化,但效果不大。 1991年,在苏联解体的前几周,莫斯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西方资金和技术来开发新油田,于是派官员与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接洽。加州石油刚刚吞并了石油七姊妹之一的海湾石油,并把合并后的新公司命名为雪佛龙。苏联很快便授权雪佛龙开采田吉兹。 该油田是1979年苏联地质学家在里海北岸发现的,初步勘探表明,其原油储量约250亿桶,是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油田的两倍多。但油层埋藏极深,距地面约5000米,地表处还有近900米厚的盐层。苏联人光探井就打了十几口,花费了十多亿美元,最终发现必须进口西方技术,这对财政上捉襟见肘的苏联政府是个极大的难题。 与雪佛龙签署的临时协议在苏联国内备受诟病,批评的声音指责政府与雪佛龙搞秘密交易。 《莫斯科新闻报》称协议 “肮脏无耻,把苏联富饶的油田拱手相让”。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苏联解体后,该协议不了了之,田吉兹划归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领导人是前苏共官员纳扎尔巴耶夫。1993年,雪佛龙成为哈萨克斯坦首家外资企业,与哈国家石油和埃克森美孚合资组成了田吉兹雪佛龙公司 (TCO),洛克菲勒旗下的两家公司占股权的75%(雪佛龙50%、埃克森美孚25%)。雪佛龙是第一家把手伸到前苏联境内的西方石油巨头,通过合资控制了田吉兹和科罗廖夫油气田,二者的可采石油少说也有60亿至90亿桶。 哈政府资金短缺,雪佛龙抓住这个软肋,与其签署了 “产品分成协议”(PSA)。对玻利维亚、印尼等第三世界国家,美国石油公司没少用这一手。雪佛龙在协议的内容上机关算尽,虽承诺在田吉兹投资200亿美元,却把期限定为40年。更有甚者,雪佛龙还提出,如果油田日产量达不到25万桶,就拒付4.2亿美元的前期投入。事实上,直到油田铺好管线并向西方出口获利,雪佛龙才假惺惺地投了点钱。用其高层的话来讲,拿下田吉兹就如同发现了稀世蓝钻 “希望之星”。他们的目的就是独霸田吉兹,以备不时之需,顺便把俄罗斯等潜在对手拒之门外。(威廉·恩道尔/著戴健 李峰 顾秀林/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