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天宫成功对接 中国制造飞向太空
稿件来源:本报讯
11月3日凌晨,在轨运行30圈的神舟八号飞船和在轨运行541圈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离地面高度为343公里的轨道上成功实施了交会对接,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对接技术国家。 同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时指出,两航天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任务的全面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计划,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还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再次构成组合体,继续飞行2天。此后,两航天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计划于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 具备整套对接机构设计生产能力 对于中国而言,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和重大的技术跨越。它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推动载人航天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平指出,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就开始了对接机构的预先研究工作,早期曾与俄罗斯进行过方案性的技术交流,而后我国便开始了自主的工程研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套对接机构的设计、生产、试验体系。研制过程中,我国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累计地面试验有1000多次。 去年10月,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个正样飞行产品完成了生产,目前分别装在了神舟八号飞船上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这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生产对接机构的国家之一。从技术上讲,对接机构相当复杂,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系统组成非常复杂。二是功能和性能要求很高。三是地面试验的难度很大。 武平指出,为了攻克这些技术关键,我国相关研制单位做了很多努力。如在设计中科技人员用仿真先行,通过仿真计算设计一个虚拟样机,进行大量仿真计算。这样做优化了设计,缩短了研制周期,也节省了经费。仿真先行的办法在对接机构参数的选取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为了能够充分地进行地面试验验证,我国还建设了一大批当前国际一流的地面的试验设施设备。这些设备设施,有力保障了对接机构正常工作。 对接机构部件全部中国制造 据介绍,此次对接机构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负责研制的,即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武平指出,对接机构非常复杂,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所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是为主负责研制,研制过程中有很多协作配套单位参与了整个对接机构的研制和生产。这些单位中,有的是在贵州,有的在安徽,也有在哈尔滨的,遍布全国很多省市。 承担研制任务的绝大多数还是国营企业,但是也有个别的民营企业。目前我国对接机构上的部组件都是自己研制生产的,飞船上有600多台套设备,这些设备也全都是中国自己研制的。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与 “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本报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