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
图为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首发式现场。 (冯 琦 摄)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这本书由江泽民同志倡导、确定编写原则并作序、题写书名,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我国电机工业发展及崛起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这本书经过以曾培炎同志为顾问的编写组全体成员2年艰苦努力得以完成,留下了一部电机工业真实历史的宝贵财富。
借此讲三点意见:
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序言精神
江泽民同志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从食品企业里的电气工程师到新中国成立后直接参与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的研制,从第一汽车厂动力分厂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从负责核工程设备设计研究任务的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任职,再到以后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同志长期从事电机和电子工业技术、科研、设计、管理和领导工作,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转战南北,风尘仆仆,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切难舍的情怀,做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他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成为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后,更是把电机工业的发展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观察和思考,为我国电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多次走访了电工行业的科研生产基地,多次召集座谈会听取汇报,凝聚了他对我国电机工业的深厚感情。
在本书的序言中,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了电机工业的百年发展史,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如数家珍般地回顾了我国电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方针,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以重工业为骨干并与轻工业相互协调的强大工业体系,就不可能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就不可能用先进工业技术设备武装农业、服务业和国防事业,也就谈不上国家的真正独立、自主、安全和强盛。
江泽民同志回顾了当年党中央确立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目标后,工业战线广大工人、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忱和创造力量的动人情景,新中国现代电机工业也就是从那时起步的。
在序言中,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电机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深刻指出, “回顾和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现在和开辟未来”。他特别强调中国电机工业之所以成就举世瞩目,是我们有党的领导,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要进步、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必须继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序言最后,他告诫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尚未完成,工业领域整体水平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奋起直追,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创我国电机工业和整个工业发展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为该书所作的序言内容非常丰富,寓意十分深刻,为做好电机工业及各项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第二、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该书以论事叙史的写作方法,全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阶段我国电机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世界电机工业,从1831年英国M.法拉第造出第一台手摇圆盘直流发电机起,迄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中国电机工业,从1905年天津教学品制造所制作的教学用实验电机起,距今也逾百年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40余年里,我国电机工业步履蹒跚,难有大作为。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虽然有600多家电工企业,但全国185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全是进口设备。而到2010年底,我国已拥有9.66亿千瓦装机容量,是解放初的522倍,是1978年的17.6倍,其中90%的电力设备是中国制造。从2004年起我国的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加1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目前国产电力设备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国内新建电站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而且近几年来每年出口发电机组都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生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电压等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里都将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电机工业的发展过程可以折射出中国整个工业和综合国力从弱到强的过程,是几代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
这本书对我国电机工业发展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都做了具体介绍,对大跃进、三线建设、文革时期、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都做了客观叙述和经验总结,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历史启智书,催人奋进的行业发展史。
本书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提炼精神财富,慰藉先辈,启迪后人,书中不仅系统总结了中国电机工业百年发展的曲折历史和宝贵经验,还对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认真读这本书,对了解中国电机工业百年发展,促进中国电机工业科学发展必将带来有益启发。
第三、 全面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
装备制造业包括电机工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甚至是核心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还不够高。现在很多大型和精密装备虽然能制造出来,但不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还是需要进口。
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就如何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谈几点具体意见。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中我们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进行自主创新。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整合技术创新资源,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改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状况。要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标准制定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二、要大力应用信息技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装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等各个环节。攻克信息技术难关,提高国产芯片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国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整个工业的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使我国的制造业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面对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装备制造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服务上下功夫。实行全周期绿色制造和管理,同时装备制造业要继续开发应用新技术,生产绿色环保设备,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四、要大力拓展装备制造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制造环节比较少,要向制造业的两端延伸,装备制造业不仅要加快向研发设计等前端延伸,而且要与售后服务、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营销服务、物流服务相结合,把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起来。服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增值潜力很大,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定要高度重视。
五、要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要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发展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要支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构建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
要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