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有序递进 工业能耗可望再降20%
稿件来源:本报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在参加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表示,按照规划,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比 “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20%以上和30%,工业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工业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2%左右。结合当前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形势和任务,苗圩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主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出席。 节能减排任务趋重 在谈到 “十一五”期间全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时,苗圩指出,在此期间,全国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节能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6%;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降低,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速度,支撑了工业年均14.9%的增长;与此同时,工业领域实现COD排放总量削减21.63%,二氧化硫总量削减14.0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6.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超过15亿吨。 苗圩同时强调,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工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抓好工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工业节能减排面临更大压力;四是完成全国节能目标,工业节能的任务比 “十一五”更重。 十举措促节能减排 针对 “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苗圩提出了目前工业节能减排需扎实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严格控制 “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控制 “两高”行业产品出口,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标准、准入条件。二是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各项任务。抓紧制定 “十二五”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发布下达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三是切实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四是全面提升企业节能管理。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完善能源管理负责人、管理师岗位配备。五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六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七是加快推进 “数字能源”和绿色信息通信技术 (ICT)战略。加快组织实施 “数字能源”计划,努力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基站、节能空调、绿色电源建设和改造。八是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切实抓好第一批12个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8个领域35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试点和8个行业121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九是大力推进工业节约用水。完善高耗水行业现有企业的用水先进指标、用水限额指标和取水定额指标,加强重点用水企业监管。十是完善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完善节能自愿协议实施办法,广泛推进通信、烟草等行业企业自愿节能。 问责地方政府 苗圩表示,根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要求,国务院对各地区下达了相应的目标任务,要求地方政府负总责。为确保目标完成,使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苗圩对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如下要求: 抓好规划实施。按照 “十二五”工业节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保装备专项规划具体要求和部署。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各行业协会、有关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发展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明确目标责任。按照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分工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把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分解到具体承担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 切实抓好落实。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业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积极争取支持。要将本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进行衔接,坚决落实到行业和企业。 做好监测预警。切实做到早部署、早落实,开好局、起好步,防止出现为完成节能任务而拉闸限电,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确定的奋斗目标,及早做好规划,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对节能减排进展及成效进行预警调控,对未完成任务进度的,及时提醒、督促。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各企业、各单位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贴近企业、熟悉行业的优势,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本报记者 吴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