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共性技术 钢铁业升级需科技先行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业界翘首以盼的钢铁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公布。在日前由中国金属学会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说: “规划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确定为 ‘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化科技创新是九项重点任务之一。”骆铁军表示,我国钢铁科技发展方向将以关键共性技术为着力点,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从注重规模扩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 十字路口的选择 在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看来,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行业低盈利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是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几大现实挑战。 “进入新世纪,我国粗钢产量从1.285亿吨增长到去年的6.266亿吨,然而产能扩张的规模效应并没有带来行业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徐乐江说,由于近几年大宗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而钢材价格涨幅低于原料价格涨幅,导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从2004年的8.11%下降到去年的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2%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巨大的规模效应带来了能耗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据国际能源局统计,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占到全球碳排放的4%~5%。在我国,2008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国的15.6%和全球钢铁工业的43%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资源价格高涨,钢铁行业运行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1月的平均90美元/吨攀升至去年末的145美元/吨,涨幅高达61%。同期,国内大于40mm冶金焦价格仅上涨12.8%,废钢价格上涨20%,受此影响,去年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涨幅达到30.7%。 产品同质化竞争也是我国钢铁工业遭遇的严峻考验,这不仅表现在低端产品上,甚至部分高端产品也出现了雷同化的尴尬。据统计,按照2015年国内生产2500万辆汽车的需求量,我国共需要740万吨冷轧普板和280万吨热镀纯锌板,而届时上述两种产品的国内供应能力将分别达到950万吨和367万吨,均超过了实际需求。 用徐乐江的话来说,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 “十字路口”,如何实现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尤其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技术创新的救赎 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少高水平专家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自主创新成果少,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基础研究滞后以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力度不够等诸多方面。 骆铁军表示, “十二五”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着力点是共性技术,重点在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品升级和节能减排是两大主攻方向。 举例来说,这些共性技术涵盖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支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钢铁新材料等。 对于产品升级而言,大多数钢铁企业要以提高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全面推进钢材标准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推广应用洁净钢生产、新品开发、新一代控轧控冷等技术;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这些高端钢材品种主要包括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船舶行业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 以主要下游行业用钢材产品升级方向为例,机械行业主要发展高强度、低合金中厚板和高强度棒材,以提高质量稳定性;电力行业重点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大口径耐热、耐高压管,核电机组用高性能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高磁感硅钢等;而建筑业重点发展400MPa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修订钢筋生产GB1499标准,支持围绕高强钢筋生产和品种开发实施技术改造。据透露,工信部近期还将与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广使用三级螺纹钢的指导意见,力争将其使用比例从目前的35%提高到80%。 在节能减排领域,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高温高压干熄焦、高炉高效喷煤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同时支持钢铁企业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能源中心管理及优化调控等综合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技术领先的共识 宝钢作为我国钢铁业界的 “风向标”,技术创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徐乐江坦言,技术创新在宝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宝钢已经进入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阶段。 一路走来,宝钢的技术能力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主创新,即技术创新体系能力的培育;第二阶段是二次创新,主要体现在研发装备开发能力和局部创新能力;第三阶段是引进消化吸收,旨在培育技术适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技术引入能力。 徐乐江表示,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工程集成和持续改进三大子体系,同时构建了生产、研发、设计、制造四位一体的工程集成体系,走出了一条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道路。 “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外企业不再愿意向宝钢转让先进技术的背景下,宝钢已经开始寻求与工程集团的合作机会。”徐乐江说。 按照 “十二五”钢铁科技发展方向,国家将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巩固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 徐乐江表示,以此为契机,宝钢仍将坚持技术领先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潜心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推进集群式产学研战略合作,提高外部资源利用能力,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同样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发展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冶金不仅是钢铁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为此, “十二五”期间,鞍钢将践行技术引领的战略,大力推进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创新,在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期实现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低碳化和标杆化。(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