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仪世纪入选中关村重点培育企业
稿件来源:本报讯
北京京仪世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京仪世纪公司”)发展史册上再添精彩一笔。11月上旬,该公司入选中关村 “十百千”工程第二批重点培育企业,这对于一个拥有数百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又是一大利好。 “不仅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提振员工信心。”该公司党委书记李文表示,“在国内光伏行业遭遇2008年后的二次寒流中,我们一定能安全 ‘过冬’并获得新发展。”李文对此非常笃定。 大浪淘沙智者胜 创建于1956年的京仪世纪公司(原北京仪表机床厂)是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走过来的老牌国有企业,如今实现起死回生获得稳健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奋斗历程。 曾是颇具仪表机床制造优势的企业,如何转向自身并不熟悉且当时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光伏装备制造领域? “由于市场萎缩、人才匮乏、体制僵化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与国内同行业很多企业一样陷入困境,发展举步维艰,经营难以为继。”李文回顾了突围之难和转型之路。 “传统市场大幅缩水,何不转向新领域?”尽管风险挑战极大,为尽快摆脱进退维谷的窘迫境地,当时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提出一个大胆构想:将绿色低碳产业政策融入企业发展规划,进军新能源。在其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京仪世纪公司由此成为光伏装备制造领域的一支新军。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 “大浪淘沙智者胜”。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仪世纪公司转型获得成功,其独门秘籍基于企业决策层对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确保了战略定位的前瞻性;同时紧紧把握自身精密机械制造的 “根和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资源优势。 经历种种磨难和挑战,目前该公司已从昔日享誉大江南北的 “北仪机”,成功构建了具有 “京仪世纪”品牌的光伏晶硅装备制造新格局。目前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齐头并进;市场拓展卓有成效。谈到成功之道,李文表示, “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瞄准市场需求占领制高点。” 筑巢引凤纳人才 “一流人才生产一流产品,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进入光伏装备这一全新领域,京仪世纪公司获得持续强劲的发展能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企业有一个强大的创新平台。李文介绍,企业转型升级中技术及管理人才非常匮乏,多年来我们在引进、凝聚、培养、留住人才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首先,立足需求开发资源,解决新技术领路人稀缺的问题。李文认为,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高起点进入光伏装备新领域,引进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的高层次人才最为关键。为此,2000年公司引进掌握光伏关键技术并具有民营企业管理经验的总工程师李润源,组建了以开发电子材料设备设计生产为主的企业研发中心,成功进入太阳能产业晶体生长和晶体加工设备制造领域,很快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引进具有清华MBA学历和大公司实践工作经验的总会计师,并快速适应了企业改革、产品研发和科学管理的需求。 同时,创造条件筑巢引凤。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在等效微重力晶体生长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以及该公司在晶体生长设备领域具有的研制经验与技术实力,双方于2006年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有6名博士加盟。目前累计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有20余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证书。 此外,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顾问20余名,借用 “外脑”,完成太阳能、暖通空调等领域多项重大课题攻关;同时与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嫁接高校科研智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合作完成的 《物料完全循环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氢锌还原制备方法》课题,有效地突破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污染和成本过高的瓶颈,对促进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其次,立足内部盘活存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李文表示,引进人才是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靠引进解决不了人才短缺的根本问题,必须立足于企业自己培养,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实施以专家为支点、以项目为龙头,边研制边开发的方针,在项目运作中培养出一支以专业项目带头人、责任工程师为主体,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 再其次,立足发展加快成长,培养人才有计划、有目标。李文介绍,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要给各类专业人才提供舞台,压担子、出课题,鼓励他们在各自岗位建功立业,增长才干,才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京仪世纪公司人才结构的显著变化,使企业充满活力。从一个步履艰难的困企,一跃成为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颇具市场影响的品牌企业,成为国内生产和出口量最大的单晶硅炉专业设备制造商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不断向其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走出一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创新并举的自主创新之路。 内因外因双驱动 “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成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中流砥柱。坚持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是公司成功之源、宝贵财富和未来保障。”李文感悟颇深。 逆境求变、结构调整、战略转型。1999年到2007年经过三个三年的演变,即脱困性调整、发展性调整到快速发展阶段,京仪世纪公司实现破茧蜕变到涅?重生。在第四个三年中,京仪世纪公司一如既往地将人才工程提上重要议程,其原则是总量不增加,结构做调整,利用新机制,人才促发展。 按照该公司人才队伍规划:到2011年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将达4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年增长5%;建立一支由5人组成的专家级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10名项目带头人、20名主导专业技术领军人物、30名中层精英管理人才团队。 此次入选中关村 “十百千”工程第二批重点培育企业,京仪世纪公司将在政策支持、市场开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引进和激励、研发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扶植。“2008年公司成功渡过光伏产业危机,目前又遭遇产业 ‘冬季’,但实现晶体生长和晶体加工设备系列产品达到全国综合实力第一的目标不会改变。”李文透露,“适当时机还要推进企业上市。” 有了高水平人才支撑,加之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顺理成章。预示着京仪世纪公司将在打造国家精密机械、晶体生长和晶体加工设备重要制造基地的征程上,走得更矫健,迈出更大步伐。(本报记者 宋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