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几件大事将深深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2009年8月,在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大连首次提出 “全域城市化”的概念;
2009年9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大连在其中的核心地位与龙头作用;
2010年9月,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 “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和全域城市化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以园区和基地建设为载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大连的 “全域城市化”为 “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型工业化又强力地推动了全域城市化的建设: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连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城市化率由2005年末的56.2%快速提升至2010年末的65%,预计“十二五”末期将达到75%;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实现利税分别是2005年的3.3倍、3.5倍和6.5倍; “十一五”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000亿元,是 “十五”的2.4倍,其中,九大优势产业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 “绿色经济”、 “静脉经济”异军突起,三大新能源项目示范试点城市花落大连,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31.2%……
这一切不容置疑的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已经舞起来了。
从 “单中心”转向 “多中心”
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以国际现代标准和生态理念,推动城市组团化发展,形成各具功能和特色的经济区,从“单中心”向 “多中心”发展的战略转型,是大连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行政体制划分,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加速发展。大连原来的开发区、保税区等功能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金州区、普兰店等行政区具有空间优势,但缺乏优惠的政策和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为此大连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4月正式启动的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将原来的金州区和开发区合并,组成金州新区。
金州新区作为大连新市区的核心发展区,具有集、疏、运体系完备,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该区东西濒临黄渤两海,海岸线长285公里,岸线资源十分丰富;一批大型专业化码头环布周边,可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港航配套服务;该区产业基础雄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5家,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配套、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等领域。目前,金州新区已基本形成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信息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石化工业已经形成了从石油储存—冶炼—初加工—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先进制造业汇集了大众一汽发动机、博格华纳等一批大型企业,是东北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物流中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努力发展电子、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形成集人才培养、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封装测试、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五朵金花”带动百花齐放
位于黄海北岸的 “花园口经济区”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的废弃盐田,经过艰苦卓绝的 “离岸式填海”,这片荒滩作为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从 “一无所有”到 “无中生有”,再到 “辽宁仅有”,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的 “新兴材料产业基地”。
在春寒料峭的初春,记者走进这片土地,犹如进入净化的空间。这里的天是蓝蓝的,空气是清清的。在大连融德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化工车间,钢炉温度高达1800℃,空气中却闻不到一丝异味。“生产不需要水电,没有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不仅如此,我们生产的中间合金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而中间合金恰恰是制造飞机发动机等的重要原材料,对中国大飞机计划的作用不言而喻。”公司副总经理邱南对记者介绍说。在花园口经济区,像大连融德这样以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为特色的节能环保企业不胜枚举。
建设 “新产业、新城市、新生活”生态宜居新城是该区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区精心培育了五个特色产业园,即 “五朵金花”:胶原蛋白肽产业园——辽宁太爱肽集团与德国拜尔公司的合作,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人体球蛋白生产基地,同时世界第一条从鸡骨、鸡皮、鸡头中提取胶原蛋白肽和世界第一条从海蛎子壳中提取胶原蛋白肽项目也即将投产;在健康电子科技园,帝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卿全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能量粒子机可使室内和车内负氧离子的含量超过森林、瀑布等的5倍,被评为辽宁省自主创新产品,即将建成的中国室内环境与材料质量检测研究院、中国室内环境及材料检测中心、中国室内环境检测设备研发基地三个国字号品牌,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健康电子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园——被列为国家 “973”计划的世界第一个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已花落该区,该项目将吸引美国高端企业和国内领军型企业加盟;日本环保节能科技产业园是由日本经产省和中国商务部共同推动,属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将成为日本节能环保企业组团进入中国投资的新载体;由新加坡丰盛国际投资集团投资25亿美元建成的新加坡生态园,包括太空主题公园、商业及金融区、德国高科技转移中心、新材料职业学院、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等十几个项目已陆续动工。
“五朵金花”带动百花齐放。近日,北京神州科技投资35亿元的“100亿片焦谷氨酸”生物科技项目和台湾最大的电动车电池生产项目等相继落户花园口。
“长兴岛速度”领跑辽宁沿海经济带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岛屿, “长兴岛”这个世代渔民繁养生息的海岛,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长兴岛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了60亿元。 “长兴岛速度”已成为大连经济发展速度的风向标。
因为有海,就与船有着不解之缘:STX、新加坡万邦、大连船舶重工这些国内外船舶制造 “巨头”如今都在该岛落户, “招蜂引蝶”后的船舶制造产业的集群化效应也由此显现。
在韩国工业园大连正华船舶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禹润泰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为STX(大连)造船基地提供船舶用家具类的设计、制造与安装服务。公司投资方韩国正和船舶家具株式会社是韩国著名的船用家具类配套服务企业,2010年产值20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到3500万元。
目前,韩国工业园内有14家韩国船舶配套企业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达1.36亿美元。行业涉及船用发动机、船用电气、船用家具等造船配套领域,已经基本构筑船舶原材料加工到建造整船的船舶生产体系,初步形成造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完整链条。
在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产业一区,36家国内船舶配套企业生机勃勃;而正在建设中的产业二区,已签约企业60余家,该区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规律规划,以形成整船分段为目标,招商目标涵盖分段各产业类别,预计5年内完成全部开发,届时将吸引200余家配套企业入园。
长兴岛管委会副主任李来义对记者表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为长兴岛迈向 “中国最大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 “长兴岛速度”还体现在 “石化岛”建设的攻坚战上,把岛中之岛 “西中岛”打造成国家级的 “石化岛”,不仅是长兴岛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也是长兴岛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打品牌。2010年,恒力石化项目的开工以及中石油、延长、福佳等石化项目的入驻,标志着长兴岛石油化工产业爆发式的起步,也为长兴岛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西中岛建成可与美国休斯敦、新加坡裕廊岛相提并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政策功能区”到“综合经济区”
“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保税区”、“产业与政策叠加的综合经济区”、 “大连新市区三大组团之一”——如果时间倒退几年,恐怕没有人会将这些词汇与大连保税区联系起来。可如今,随着该市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曾经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作为大连保税区从单纯的政策功能区向产业与政策叠加的综合经济区转型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辽宁曙光汽车集团投资建设的大连曙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今年下半年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将生产7个系列中高档商用车,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
曙光汽车在大连的快速发展,是保税区近年来全力发展汽车产业硕果累累的标志,也是保税区实施产业牵动,带动区域全面转型的缩影。在距曙光汽车不远处的奇瑞大连公司工地,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汽车物流城的道路、供水、电力、热力、污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突飞猛进,汽车物流城今年全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高达49亿元之多。
曙光、奇瑞等龙头项目的建设,汽车物流城的开发,汽车零部件企业厂房的建设,为大连保税区汽车产业项目和整车项目的招商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以来,保税区合资汽车整车项目顺利推进;台湾汽车企业将在汽车物流城建设台湾汽车电子工业园项目;拥有世界500强背景的大连延锋江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塔奥 (大连)汽车制品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落户大连保税区;本瑞通汽车材料与嘉祥科技已于今年 1月正式开工建设,并计划年底前投产。大连保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 “汽车城”已为时不远。
建设以油品为特色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能源港,是大连保税区手中的另一张“王牌”。目前在建的大连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后可实现LNG存储、气化、外输、槽车装车和海上转运功能。一期建设规模300万吨/年,年供气能力42亿立方米;二期扩建到600万吨/年,年供气能力84亿立方米。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辽东半岛及至整个东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局面,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支持。(本报记者 高荆萍 通讯员 张连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