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范凤林买了一辆凯迪拉克,那时,他刚跨入而立之年。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打拼十多年的一个奖赏或礼物。然而,与多数开着凯迪拉克,自信张扬、个性化十足的人们相比,范凤林显得低调而朴实。
2011年10月27日,记者在樟树市一汽解放经销店见到他时,甚至不确定这个人是否就是我们要采访的 “范总”——他穿着一件看不出牌子的棕色夹克,里面套着蓝色的条纹T-恤,洗得泛白的仔裤,配着一双灰色帆布鞋,肤色黝黑,笑容腼腆,回答记者提问时直接而简洁,谈到车子时,话才多一些,很像一个常年跑运输的卡车司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过去范凤林确实是一名卡车司机,有着十多年的运输经验;而现在,他是樟树市鼎鑫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运输车队负责人,主管20多辆卡车的运营。在这20多辆车中,一多半都是一汽解放的卡车。从解放奥威到解放J6,都是他最信赖的“伙伴”。可以说,范凤林对解放卡车喜爱绝不亚于凯迪拉克,——因为他的凯迪拉克是靠着解放车 “跑”出来的。
用解放车 省心省钱
提到解放,范凤林有些激动。他对记者说: “我对解放有着很深的感情,解放生产出了我们国家第一辆车,属于老品牌,信得过。我18岁开始开车,开的第一辆就是二手解放卡车,那车子开起来有劲,毛病也不多;而我的日子也因为它的到来逐渐好起来了,开车跑运输,赚了钱,买了房子、车子,和朋友合伙做成了现在的公司。”
因着这份感情,范凤林在2004年主动找到当地的解放经销商,为自己参股公司的运输队购买了5辆解放奥威牵引车。 “我以前还开过日本三菱的卡车,搭载八缸发动机的那种,特别耗油;买来奥威之后发现,这个车子开起来劲大,还省油,我很满意”,范凤林说。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范凤林购买的车辆主要服务于他与朋友合伙经营的樟树市鼎鑫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磷化工产品专业生产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营工业磷酸、三聚磷酸钠的生产与销售,因此其所需车辆也都是用来运输化工原料和产成品的大型危货运输车。“我们运输的不管是原料还是产成品,都属于危险品,对车子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很高,选择解放,我比较放心。”范凤林向记者表示道。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运输车辆也越来越多,运输队解放车的数量也逐步增加。2008年,范凤林购买了两辆解放J6半挂牵引车,今年,他又先后在当地经销商那里购买了11辆J6。
在他看来,解放J6有三个最值得选购的特点:首先是节油。众所周知,在用车成本中,燃油消耗所占比例最高,而J6首创的体系节油让很多用户受益颇多。据范凤林的经验,比起其他品牌的车辆,J6每跑一公里能省0.1~0.3元的油钱, “我们每台车每年大概跑17万~18万公里,能省下来的话,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其次是J6性能稳定、动力强劲且保值率高。范凤林告诉记者,他们的车辆从不超载,但由于常跑云南、贵州等山路,经常爬坡,要求所用车辆能 “更有劲、更快速”,而J6搭载的奥威11升发动机完全满足了这个需求。它扭矩大,爆发力强,爬坡比较 “给力”;而且,在二手车市场,解放二手车很容易脱手,价格相对其他品牌还高一些。
再其次,解放J6人性化配置带来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范凤林告诉记者,J6在运输圈子里受欢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其舒适的内饰和人性化设计,比如三点式安全带、恒温空调、气囊减震、宽敞的卧铺等等。 “我们去云南那边运原料时,来回有十多公里石子路,J6行驶在这种路上,司机们普遍反映还不错,比较舒服。”范凤林说。
“现在每辆运输车每年的收益在40万~50万元之间”,据范凤林透露,“公司马上又要扩大规模,引进一条两万吨的生产线。这个生产线建成后,我们的运输网络就可以覆盖江西、浙江、福建、云南等周边省区,到时肯定要加车,我肯定会选解放。别的车子没它那么好的发动机,有劲、省油、不挑油、性价比还高”。
范凤林的事业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此相伴的是,他对解放卡车的信赖也与日俱增。
热心公益 回馈社会
在朋友眼里,范凤林是一个比较腼腆,但很有事业心的人,一个 “不在第一时间把该办的事情办好晚上都睡不好觉”的人,一个做事情特别认真而且富有责任心的人。
他自己也承认,每天有很多事要忙,比如车辆的相关手续、货物运输的调配与安排、司机的管理与培训、公司的制度完善等等。 “现在忙得都没有业余爱好了,但不管公司怎么忙,我都会回家吃饭,尽到做爸爸和做丈夫的责任”——范凤林的孩子今年刚8岁,喜欢坐着爸爸的车出去玩,他的爱人则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在家照顾小孩,孝敬父母。
私底下,范凤林与运输队的司机们都是好兄弟。他说,因为也当过多年的司机,所以知道司机的辛苦与不易,也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讨论如何使用好、维护好车子,比如油量调节到什么程度最省油,在路上保持多少时速经济效益最优。
解放卡车,对范凤林来说,不仅仅是挣钱机器,不仅仅让他拥有了凯迪拉克,让他变成有钱人,更让他有了倾情公益事业的机会与资本: “我们现在每年都出一万多元资助贫困大学生,毕竟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帮忙;碰到乡里修桥铺路,我们也会解囊相助,去年舟山乡修建一座渡桥,我们也捐了10万元。”(本报记者 芦丽琴 江西 樟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