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全资控股索爱 智能手机市场群雄逐鹿
稿件来源:本报讯
每年华尔街财经网都会制作一份来年即将消失的品牌榜单,据称准确度十分高,此前他们发布的 “2012年将消失的十大品牌”,其中索尼爱立信 (SonyEricsson,简称索爱)榜上有名,但事实证明索尼爱立信还没有熬到2012年。 最近,索尼宣布斥资10.5亿欧元 (约合94亿元人民币)现金,全资收购爱立信在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当中持有的50%股权,使该手机制造商成为索尼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随着这笔交易落锤,爱立信将正式退出手机终端市场,继续集中精力提供无线终端设备和服务,从而结束索爱十年的“爱情长跑”,开启索尼单枪匹马行走江湖的时代。 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索,索尼此举背后隐藏了什么?继诺基亚牵手微软、摩托罗拉投身谷歌之后,未来智能手机市场是否将迎来苹果、谷歌、微软和索尼 “四大家族”?对于我国本土通信企业而言,又能否在这一充满变数的争战中寻求新机会? 内外交困 十年索爱终各自为伍 索尼和爱立信合资的索尼爱立信公司诞生于2001年,双方各出资50%。当时两家公司将各自尚未赢利、前途未卜的手机业务进行整合,意图借由索尼优秀的产品设计和电子消费产品营销能力以及爱立信领先的通信技术,在手机市场分得一杯羹。 刚开始,索爱合资公司以制造相机和音乐手机为主,2003年索尼爱立信首次将娱乐拍照功能融入到传统的移动电话中,发布全球第一款拍照手机T618,轰动一时。2005年索尼爱立信又将索尼walkman元素融入手机,发布了全球首款音乐手机W800。这两个系列的功能手机成为当时索爱立身扬名的标志。此后,通过整合索尼自身在唱片和电影公司的资源以及技术专利的积累,索爱在影音手机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定位,并迅速打开了市场。 这段时期,索尼爱立信的最大成功就是发挥了索尼的品牌优势,即在手机中移植了索尼的walkman、cyber-shot品牌,成为功能型手机市场的领导者。自此索尼也将大部分重心都移到研发、推广功能型手机中。 然而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长,当音乐、拍照手机的热潮冷却之后,当诺基亚等对手在其智能手机加入卡尔蔡司镜头,并推出子品牌expressmusic,以及利用其网上商店Ovi销售歌曲和应用软件的时候,标志着智能手机的全面兴起,索尼爱立信的优势直接被掩盖了,功能手机市场则日渐衰退。此时,三星、HTC、中兴等品牌更是节节攀高、步步紧逼,索尼爱立信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尤其是苹果iPhone的到来更是将索爱美好的梦想彻底打碎。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索爱的手机销售量下跌了75%。2009年,索爱连续上涨的亏损使母公司不得不向其注入3.75亿美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可以说沉浸在walkman、cyber-shot等功能型手机所获得的成功,固步自封,让索爱未能充分重视到智能手机领域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影响,在竞争中逐步落后。知耻而后勇,索尼爱立信开始了 “智能转型”。凭借2007年成功推出的P1手机,在成功将索尼影音和成像技术引入智能手机,索爱在智能手机市场初战告捷。但是智能机的日益普及以及激烈的价格竞争,让步伐稍慢半拍、试图通过差异化产品扭转不利局面的索爱再度陷入困境。 还有,索尼爱立信涉足产品线之广亦让业界大跌眼镜,当年摩托罗拉就是因为过长的产品线拖了后腿,而索尼爱立信却仍然在走着老路。过长的产品线必然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系统更新缓慢,用户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市场表现平淡。 移动互联网大潮让迟钝的索尼爱立信逐渐边缘化。近年来索尼和爱立信的专业战略定位越来越明显,索尼专注于消费电子终端领域,爱立信则专注于商用设备领域,两者各行其是,没有较好的融合,同时渠道关系、内部管理混乱、本土化不足等也牵制住了其发展,业绩日益滑坡,双方最后分道扬镳,或是自然而然。 对于爱立信来说,索爱的连年亏损已成为其不堪重负的一个包袱,尽早卸掉这个包袱,更加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市场,继续巩固其在全球移动网络设备上的领导地位,同时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金,也是一种解脱和安慰。 “软硬”兼施 索尼 “四屏”战略寻突围 表面来看,索尼不过是完成了一次终端厂商的收购。然而面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移动互联网,单一的手机硬件竞争逐渐失去优势,无论是谷歌还是微软,如今都集体走上苹果“软件+硬件”的道路。索尼将索尼爱立信全部揽入怀中,同样也是为走此之路,试图力挽狂澜。 曾几何时,索尼是消费电子市场的王者,但苹果的出现终结了索尼时代。自2010年起,苹果陆续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不仅缔造许多销售奇迹,更重要的是带来用户体验的全面创新。苹果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占据了索尼此前的霸主地位,即推出一系列高端产品并与自身生态系统相结合。此次收购,索尼是为了建立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链、构筑强有力协作平台,让其成为手机市场继微软+诺基亚、谷歌+摩托罗拉后第三股挑战苹果的重要力量。 索尼是全球罕有的 “软硬兼备”电子巨头,早年相继收购两大世界影业公司、外加一个世界音乐旗舰,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的硬件制造到硬件与内容并驾齐驱的转型。此番全资控股索爱,索尼有机会快速将无线移动技术融入到索尼消费电子产品中,包括平板电脑、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借此 “四屏”为索尼的移动互联网布局打通各个关节。 但是,索尼此番收购,剑指 “四屏融合”的战略之途并不平坦。业内专家认为, “四屏融合”不是单独一家企业就可以轻易做到的。企业更多能做到的是 “四屏”在功能上的融合,而要真正推动 “四屏融合”,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支持。以索爱目前的手机产量、市场占有率很难指望上下游足够的厂商来进行合作。同时,索尼提出的 “四屏战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整合软硬各种资源,但目前为止,索尼这些资源还相对独立,索尼所拥有的巨大视频、音乐和游戏内容也无法在设备间共享。 此外,也有众多企业,包括苹果、摩托罗拉、联想等都提出了类似 “四屏融合”的概念与发展方向,而苹果智能电视终端的研发正在加紧进行,有望很快推出成熟的产品,加剧 “四屏融合”争夺战。因此,索尼全资控股索爱之后,能否完成 “四屏融合”的战略,带动并提高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相应地位,尚待进一步观察。 洗牌加剧 手机市场群雄逐鹿 当今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三星、诺基亚三分天下。此番收购,索尼是要 “卷土重来”,但在格局明朗的智能手机市场,如果没有先发优势和突破性创新,想迅速抢夺一席之地也非易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索爱80%的手机产品为智能手机,但Gartner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索爱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仅为3%。如此微薄的力量,确有 “螳臂挡车”的味道。但作为曾经的消费电子市场的王者,索尼蕴含的能量绝不可小觑。况且,索爱在被收购前已经搭上了Android这趟 “顺风车”,有了这样一位杰出的搅局者,世界手机市场格局进一步洗牌已在所难免。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未来的智能机市场的竞争逐渐的演变为几大操作系统的竞争。苹果的IOS、Google的An-droid、微软与诺基亚的WindowsPhone三分天下的格局出现,谁将成为智能机、高端市场的王者,让人翘首以待。而索尼至今没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而是借助Google的Android,今后发展难免受制于人,要成为一线领导品牌难度很大。 对于国产品牌手机而言,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从兴盛到沉寂,如今凭借着三网融合和智能手机兴起的契机,在跨进智能时代也有所前进。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五大手机品牌中,国外及中国台湾品牌占据84.5%的关注比例。目前中国手机市场逐渐呈现了国际品牌、国产一线品牌、国产二线品牌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新格局。 时下索尼收购,再度引发人们对日系手机品牌曾在中国面临的集体 “水土不服”现象的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并购之后索尼目前要追赶苹果、三星这样的手机巨头,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不能再像以前这样全面开花。作为追赶者更应该注重细分市场,比如偏娱乐类、面向年轻购买人群的市场。 2001~2011年,这是世界手机兴旺的10年,也是许多手机品牌兴衰转折的10年。在这10余年的历史中,世界有众多的手机品牌沉浮起落,有众多的传奇风云际会。今天,索爱已悄然走了,下一个会是谁?(许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