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柴重机产能跃升在即 自主奥威改写行业格局
稿件来源:本报讯
“再过几天,惠山重型柴油机基地就要投产,其中,仅11升机全部规划到位后,每年年产能将达到12.5万台。”12月7日,一汽无锡柴油机厂 (以下简称 “锡柴”)厂长钱恒荣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工艺先进 作为国内首台正向开发的高端重型柴油机,奥威发动机直接对标国际先进的 “三斯”——康明斯、道依茨和珀金斯。自2003年问世至今,奥威发动机销量超过37万台,创下180万公里无大修记录,一汽解放J6重卡和6DM11升机一同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尽管锡柴这几年大力挖潜,但自去年开始,产能瓶颈日益凸显。 徐建一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一汽”)总经理后,提出了大干、自主的要求,并大力投资自主创新项目。而惠山重型柴油机基地建设则是一汽集团 “十二五”第一个重大项目,一期投资16.7亿元,二期投资5.27亿元,总投资将达到22亿元。紧接着还有三期,计划到2014年年底完成。该基地主要从事重型发动机的生产,重点放在6DL以上产品。 2010年7月12日,无锡市人民政府时任市长毛小平与一汽集团时任总经理徐建一共同签署了锡柴惠山基地发展的 “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新建重型发动机联合厂房、联合站房、综合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发动机零部件仓库、发动机成品仓库、食堂、浴室等建筑物,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2010年10月15日,新基地项目正式进场土建施工,2011年6月30日,发动机联合厂房竣工,设备开始进场安装。 据悉,联合厂房内规划建设6DM缸体、6DM缸盖、6DL缸体、6DL缸盖、总装、校车、涂装七条生产线。各条线生产能力设计纲领如下:6DM缸体缸盖机加工一期2.5万台/年,二期7.5万台/年 (三班六天制),6DM柴油机装配线12.5万台/年 (二班六天制),6DL缸体缸盖3万台 (二班五天制),除6DL机加线,其余均在年内投产。项目二期已经启动,主要用于6DM缸体缸盖机加工扩能至7.5万台,2012年年底投产。 12月6日,记者在锡柴惠山重机基地参观时看到,崭新的机加线和装配线正在调试,机加设备采用德国GROB生产线,装配线则大量使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锡柴副总工程师李建刚告诉记者:“惠山新基地生产线围绕制造水平领先、工艺装备领先及质量控制领先三个领先而设计,集敏捷化、高效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身,制造水平可与世界知名企业相媲美。” 其中,气缸体、气缸盖机加生产线选用国内外一流的数控、高效、可靠生产设备,进口设备所占比重为65%,柔性设备所占比重为67%,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 机加线自动化程度很高,采用桁架机械手上下料,FANUC机器人自动抓料送料到完成自动装配,工序间用动力滚道自动输送,整线由若干分段自动线组成。 同时,该线采用德国西门子最先进的运动控制信息系统MCIS,通过工业以太网对生产线设备进行联网,实现对在线设备状态监测及现场设备生产、运行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依据采集的运行数据从而针对性地优化设备性能,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加工工件全程智能跟踪,并预留接口将现场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工厂管理层,提供数据,可以实时了解现场生产情况。 装配生产线整线自动化率也很高,采用5台KUKA机器人来实现涂胶、装配、搬运及工件姿态转换,通过助力机械手、桁架机械手及EMS来实现工件的自动转运,而整机喷涂则采用2台ABB机器人进行自动喷漆。 多方位的防错技术是装配线的亮点之一。整线运用了多种先进防错技术,如机械防错、激光防错、计数防错、视觉防错和安全生产自动保护装置,建立了有效的装配质量保证体系,减少零部件的错漏装,确保关键工序100%检测。同时,总装线配备15台拧紧机,35把电动扳手,100把油压脉冲枪,45把定扭矩扳手,实现螺栓的全扭矩控制。 据了解,锡柴惠山基地一期16.7亿元投资中,设备采购达到9.5亿元,工装、刀具占7000多万元。 低碳工厂 钱恒荣告诉记者,在基地建设整个采购过程中,锡柴一改过去 “价低者得”的做法,提出了 “十年总成本最低”全新理念。正是这一观念的转变,使得锡柴新厂成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工厂设计理念、低碳制造的生产经验,从工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配套工程、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做到低碳环保。 例如,新基地联合厂房的中央空调采用最先进的地源热泵,虽然投资比普通空调高1450多万元,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其用电量比普通空调节省30%~50%。 又如,新基地在出厂试车环节采用了电力测功器。每台柴油机出厂前都要试车,现在,锡柴塘南厂区采用的水力测功器,一年下来,试车就要消耗价值3000多万元的柴油。使用电力测功器虽然增加了投资,但有两大好处,一是能量可以回收发电,二是污水处理费用大大减少。新基地建成后,污水处理的总量不到500多万吨,而塘南厂区则是1200万吨。 在厂房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锡柴惠山新基地也引入最新的建筑理念,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采用新的建筑材料、达到节能环保减排的目的。其厂房外墙墙体和屋面采用新型建筑节能保温型材,采用断桥隔热型塑钢门窗,隔冷热,保温。同时,其厂房建筑强化自然采光设计,白天不开和少开灯,车间照明采用节能型双灯源 (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并以多路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车间各区域能独立开启或关闭。而厂区路灯则采用具有功率小、亮度高、耗能少、光衰小、寿命长等优点的LED光源。 在厂区规划设计方面,该基地的规划,在全面评估生产过程各项要素后,以物流链最短为要求,同时参考临近性活动范围的联系程度,最终打造 “以生产区为核心,四周辐射公用动力区,管理技术区,生活配套区”为格局的功能区域布置,以减少物流配送、车辆运输、人员走动的距离。 在生产环节,环保理念也得以贯彻。例如,生产线采用集中切削液处理系统。通过采用相同的切削液、统一的管道、专门的设备集中过滤处理,对废屑进行集中收集,节省切削液总消耗的40%,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和刀具的使用寿命达10%~20%。可以保持切削液温度恒定,避免切削液温度对加工质量产生影响。机床切削液采用上供上排的方式,通过空中管道进入切削液集中处理系统进行冷却、过滤等工艺处理,一般情况下,切削液每2年更换一次。相比单机切削液系统1年需更换一次,可节约成本约150万元。生产线同时采用集中吸雾系统,使气体处理质量大大提升,降低了车间恒温恒湿空调的负担,减少了能耗。 钱恒荣表示,自己曾到曼、宝马、奔驰、康明斯等公司新工厂考察,了解他们在工厂建设方面的做法,几年积累下来,锡柴新工厂的建设有了定位,就是低碳和绿色。这些经验,从2001年就开始积累。 自主创新 伴随锡柴6DM发动机的全面装配,解放J6奥威6DM系列重卡在全国实现总投放,展示了中国重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成功弥补了我国自主动力重卡在技术含量与产品品质等方面与国际著名品牌的差距,使一汽解放在重型载货车领域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优势,也使得J6奥威6DM跻身主流重卡前列。 解放重卡的升级为锡柴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平台。锡柴研发部副部长王一江坦言: “当年,在接到项目研发任务的时候,我并没有压力,相反感到兴奋。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开始研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从国际柴油机的发展历程看,10~11升在过去20年都是黄金排量,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就目前国内11升发动机的竞争格局而言,国内几大重卡厂家均为通过与国外发动机厂商合作得以生产,各合资品牌受制于国产化率、产量、价格等因素,产品不能真正适应中国市场需求,销量一直不高。而锡柴的奥威发动机则是完全自主开发。 钱恒荣说: “锡柴没有搞过合资合作,也没有技术引进,百分之百是自主研发。一汽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用发动机来拉动整车的销售。所以,锡柴只能走自主发展的道路。这几年,我们完全掌握了一整套流程和方法。而干自主,最主要的就是自主开发的能力,设备谁都能买到。” 锡柴厂长助理黄成海告诉记者,奥威发动机1999年立项,当时摆在面前的有三条开发途径,第一是照抄国外的成熟产品;第二是技术引进;第三是和国外合作,当时没有成功的先例。 锡柴最终选择和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当时业内认为AVL公司擅长的是性能开发,但是能不能将产品批产,普遍持怀疑态度。锡柴和AVL公司签订了当时金额最高的一单合同,300万欧元,内容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等。 黄成海表示,通过合作,锡柴获得了四方面的收获:一是出产品;二是出人才;三是出流程、出机制;四是促进了国内工艺水平提升。 与此同时,锡柴在产品创新上 “五大平台”得以确立。即节能环保、电子智能、安全舒适、可靠耐久、材料工艺。 在自主开发奥威发动机的过程中,锡柴的市场拓展和企业运行也得以蓬勃发展。2008年初,新一届锡柴领导班子确定了 “313”的战略目标,即:在三年的时间内,到2010年,实现柴油机销售30万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3亿元。经过3年努力,该厂高质量实现了313目标。到2010年底,柴油机销售43.6万台,销售收入130亿元,利润8亿元。 2011年,锡柴人提出了四次创业。钱恒荣告诉记者,四次创业最主要的就是实现四大转变。即由学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由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变,由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由内涵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蔡真法则表示,真正实现四大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所以锡柴确定四次创业的时间为15年,从2011年到2025年。 新厂落成,锡柴又站上了新的起跑线。(本报记者 胡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