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集团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最大份额和绝对控制力,且在海外快速增长,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图为中国出口海外的大型水泥生产线——中材国际沙特SCC2×10000t/d水泥生产线。 (资料图片)
入世十年,也是建材行业跨入新世纪,实施 “由大变强、靠新出强”战略的十年,建材产品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不仅出口水泥、玻璃及非金属矿等产品,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工业等产品也大量出口。同时,成套技术装备在国外投资建厂也已起步。中材国际、合肥水泥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大幅度提升水泥、玻璃等建材主要产业的科技研发、工程设计、装备成套和工程总包服务水平,不但满足了国内建材较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国际水泥等工程市场竞争中也占有领先地位。
行业由大变强
入世十年,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不断开拓,我国建材产品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在全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2001~2010年,建材行业产业规模以主营业务收入计,2010年 (预计)将达26000亿元,是2000年的8.8倍,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不断迈进。其中,建材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按工业增加值计,传统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2010年 (预计)为45%,与2000年相比,降低了17个百分点,促进了建材行业产业结构 “轻型化”;先进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例,从2000年0.6亿吨,占比11%,发展到2010年 (预计)的14亿吨,占比80%。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0年9.53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 (预计)的3吨标准煤。同时,水泥和墙材工业是建材行业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产业,其利用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加到2010年 (预计)的6亿吨,增长高达3.5倍。
大企业迅速崛起。中国建材、中国中材两个央企成为建材行业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海螺、冀东、山水、金隅、华新、金晶、南玻、华尔润、惠达、新明珠、浙东等一批大企业成为所在产业的排头兵,还有一批大企业正在崛起。
产业链延伸,实现 “轻型化”。10年来,新能源产业和建筑节能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玻璃钢和工业技术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逐步成长。各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促进了建材产业结构 “轻型化”的发展。
十年来,建材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7.3%。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为依托,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目前已占到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成套技术装备和劳务的出口。玻璃纤维行业大企业启动实施了海外投资战略,瞄准海外市场, “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水泥装备塑国际市场话语权
谈到建材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就一定会提到依托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的国际水泥工程建设。中材国际、合肥水泥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不但满足了国内建材较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国际水泥等工程市场竞争中占有领先地位。
中材集团ABC水泥厂是由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意大利三方股东联合成立的叙利亚阿尔巴迪亚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的大型现代化工厂,项目投资约3亿美元,由中材建设承建,目前水泥厂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中材建设以 “交钥匙”方式承建的这座巴迪亚水泥厂,是中国在叙利亚最大在建项目之一。
中材集团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不仅继续在国内市场保持最大份额和绝对控制力,而且在海外业务快速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分别占据国际市场30%、34%、36%以上份额,并且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真正实现了集团提出的 “发挥集团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产业链完整优势,以总承包模式为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方针。
目前,水泥工程业务进一步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扩展,项目累计遍及60多个国家,集团的SINOMA品牌已成为国际水泥工程市场的著名品牌,成为中国制造业新的 “形象大使”。中材集团从零起步,短短数年就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列,位居世界第一。
多年来,凭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系列核心技术和从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安装施工、调试达产、售后服务一条龙的总承包 (EPC)业务服务模式,中材国际、合肥水泥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等一批企业提供的总包业务模式被业内人士称为 “交钥匙”工程。
六大挑战考验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一个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我国以内需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 “五化”发展目标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既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严峻挑战。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能耗高的产业目前仍然是构成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建材工业总体上发展还极不平衡,仍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建材工业 “大而不强”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传统建材产品多,原材料产品多,靠窑炉工艺制造、附加值相对低和产能比例高状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已经制约行业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主要围绕新的技术革命,在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抢占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科技进步是未来一切产业、一切领域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建材行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贡献率低,由于缺乏主导方向明确、顶层设计清晰、能够围绕主要产业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展研发的产学研联盟和行业创新体系,使得科技研发和创新在总体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进步与发展的瓶颈。
——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颁布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建材行业既承担着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以及因排放超量而导致纳税增加和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建材行业必须主动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善于运用政策机制,包括主动与节能和环保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节能减排的攻坚与实施。
——市场配置资源水平与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建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出资源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组合与配置,产品同质化,资源组合与利用水平相对低,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流程缺少创新与优化等问题。加之一些企业经营仍然粗放,成本缺乏规范,利润缺乏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仍比较低,使其与建材系统大企业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怎样在全行业树立资源配置意识,建立起各自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与方法,是推进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又一个现实挑战。
——增强与上下游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联手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历史形成的部门分工,使行业上下游之间本来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受体制影响往往造成相互制约;由于相关联的部分产品标准和设计应用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协调,产品质量提高与建筑寿命延长的进程不一致,新品种不断增加与建筑设计施工采用材料的变更进程不同步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建材产品提升质量与水平、扩大新产品市场应用的瓶颈。因此,强化和建设系统等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与联手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协同建筑设计标准、产品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等,将是建材行业扩展产品应用领域,增加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未来加强多渠道合作
虽然多年来建材行业出口的附加值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存在着在国外投资办实体少、开发矿业和制造业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出口贸易少等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多个主要产业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50%以上的建材大国,必须具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渠道,并在国外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建材相关组织中有一定的席位和影响力、在国际标准制定等国际性活动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这是建材大国必须有的作为与责任。为此应尽快构建与形成重点突出、目标目的明确的多元投资与贸易、多方位合作与组织多种联盟的国际化合作体系。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未来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建材行业进出口将由主要以原材料产品输出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经营格局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和各种实体并举的国际化发展格局,使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成为在国际建材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同时,目前正是建材行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建材行业将以促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坚持推进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品业、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存量重组调整为主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在出口结构方面,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装备机械、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从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资本、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出口结构,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与服务的国际化经营新格局。鼓励进口国内稀缺类资源和高端技术装备。(本报记者 孙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