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花暴涨时一些企业囤积了不少棉花,去年的棉价暴跌让这类囤棉企业损失惨重。 (资料图片)
大量缺工,企业为招收工人绞尽脑汁。图为浙江某劳务市场。 (资料图片)
图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 (左)为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颁发工业大奖。 (图片为波司登提供)
这是采用对位芳纶制成的耐高温手套。手心为对位芳纶粗斜纹编织布,手背和袖口为复合铝箔。特性:手心可耐温500度持续30~40秒,袖口和手背可耐450度高温10秒,并可耐辐射热及火花飞溅。应用场所:冶金﹑玻璃﹑钢铁制造等高温作业场所。
编者按:
2011年可谓多劫之年。这一年纺织行业发展面临太多的困难和问题:国际市场需求一直不振,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的信贷资源造成了紧缺;通胀也对消费产生了很大抑制。相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所面对的局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面对这样复杂的环境,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但是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基本稳定,呈良性发展。这不能不感谢这两年持续进行的行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还有全行业的坚持。一年过去,盘点行业,感触颇多,感动颇多!
棉价之殇
新闻回放一:
2010年5月,棉花价格为每吨17000元人民币,到2011年2月,棉花价格创下每吨35000元的新高记录。4月1日,三极皮棉在现货市场上每吨报价为28000元,随后,棉价即以每吨每三天跌500元的速度开始迅疾跳水,一个多月的时间即已跌至24000元。此后,在各方惊愕的注视下,棉价似乎成了脱缰的野马,经过数月的狂泻,跌到了目前19000元附近徘徊不止。
新闻回放二:
受此影响,棉纱企业开始大量抛售棉纱以去库存和保资金链。山东某著名棉纱企业仅4月24日一天即一次性每吨降价5000元,而2010年棉价大涨时他们有着 “40支纱以下的必须15吨一签、50支必须10吨一签”的门槛。即便如此,棉纺企业还是难逃厄运。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不少棉纱企业不得不停业,年产量5万锭以下的小企业几乎都关门了。2011年,棉纺行业极有可能面临全行业亏损的严酷局面。
新闻回放三:
与棉花有替代作用的化纤的粘胶行业也经历了重创。2010年随着棉价也一路飙升的粘胶价格,2011年也到了每吨赔本一两千元还要比谁出手快的境地。为了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粘胶协会不得不出面召集各粘胶大企业签订自律协议。
新闻回放四:
2011年9月8日起,国家紧急启动2011国储棉收购,以每吨19800元的价格敞开收购棉花。受此影响,急遽下滑的棉价下滑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停留在了19000元附近。
★点评:
棉价毫无疑问是2011年纺织行业的第一大事。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第一原料,占到了整个纺织行业原料来源的半壁江山,因此于纺织行业来讲,棉花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至关重要因素,化纤、服装、家纺、产业用等所有的终端产品甚至纺织装备,无一例外都没能逃脱这条价值链传导的魔咒。
“我们的厂长都关心棉花价格去了,棉花运作得好,远远超过他全身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带来的利润,这会使整个行业的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新上任的中国纺织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感到有点哭笑不得, “没有什么比棉价剧烈波动更糟糕的了。时间已经证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追求稳定的价格的重要性,在这段时间反应得特别明显。从前大家总觉得棉花价格下降有好处,但现在看来危害更大,大家都在观望,导致整个行业的运行都出现了问题。”王天凯坦承, “棉花问题是我脑子里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牵动全局。棉价不波动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么激烈的波动势必会影响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寻求价格的相对稳定。”
但在原料波动风险似乎已经成了新常态的背景下,寻求原料价格的相对稳定似乎也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
于是取消进口棉花滑准税和配额制度成了纺织行业的集体呼声。纺织行业是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也是关乎就业、三农的民生产业,而滑准税和进口配额制度使我们的纺织行业与国外企业首先在原料价格上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王天凯认为,用牺牲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来补贴农民的思路有问题,应该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兼顾各方利益的措施来解决。他提出可以通过收取纺织行业调节税来补贴农民,但是具体多大的税额、如何收取,还需要各方进一步测算和协调。
用工荒呈常态化
新闻回放一:
2011年6月16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的 《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湖北、安徽等内陆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壮大,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生活成本提高,使得我省劳动力来源逐年减少,这对我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影响尤其严重。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中,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较缺。我省中小企业集中的鞋类、纺织、服装和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10%以上企业的比例均在八成以上。据对我省23个中小企业专业协会调查,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问题,部分行业在春节过后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用工紧缺已成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又一大突出问题。”
新闻回放二:
缺工的远不止沿海一带。河北、江西、湖南、重庆等内陆省市也相继传出程度不同的用工荒信息。而且,用工荒已不是只局限于春节后开工不足,它正逐步演变为一种常态化的事实。
★点评:
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 “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其次,农民工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一个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当80后、90后逐渐成为打工主力军的时候,强调自身价值、自身权利的维护的新一代工人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可以委曲求全,对侵权、不满意的工作敢于说 “不”。中国工厂到了必须重视员工的时候了。
产业转移造成重庆、武汉、南昌等二线内陆城市的经济崛起也是造成长三角、珠三角用工荒的原因。舍近求远肯定是违背人之天性的。当家门口的企业提供的薪水与沿海相差无几时,农民工就没有了理由离乡背井。
另一个角度:正如中国纺织行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所说, “用工荒”折射出企业加快转变方式的紧迫性。当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渐渐成为常态的用工短缺压力时,就正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必然趋势。要破解用工难题,加强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先进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逐步摆脱对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努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题。
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新闻回放一:
2011年1~9月份,纺织行业出口1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02%,其中价格比增21.75%,而数量只增加了1.86%。增速价涨量滞。1~9月份纺织行业的销售总值提高30%左右,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7%。
新闻回放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60.13亿件,同比增长10.43%,增幅比2010年同期下降7.82个百分点。另外据海关统计,1~8月份服装出口1002.5亿美元和196.22亿件,分别比2010年增长24.8%和1.8%,出口单价增长23.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2010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服装消费品零售额4804亿元,同比增长24%。
数据反映出目前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放缓的态势,出口和内销都出现了价涨量滞的趋势,说明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前一段时间纺织行业进行的结构调整开始见效。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规模以上企业整体发展情况呈现良好态势,但是中小企业运行状况较差。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甚至是生存的困境。
新闻回放三:
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的 《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称, “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反映,受原棉、粘胶等原材料价格节后快速上涨压力,企业接单难度加大。在用工成本方面,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部分企业新年后和春节后连续两次加薪,纺织行业工资涨幅尤其明显,挡车工工资从2010年的1700元每月上调到2500元每月,涨幅超过40%。”
★点评:
不用去计较中小企业倒闭潮是否属实,但是温州老板集体 “跑路”是真,大量中小企业发展受困也是真。不仅国外这个 “外部”需求减少,而且纺织行业集体面临原材料价格乱象、工资上涨、用工短缺、人民币升值、周边国家竞争、电力短缺等复杂因素。稍有脑子的人都能想到,这样的内外交困下,抗风险能力极弱的中小企业如果发展很好,那他肯定是神仙。
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 “缺钱”再次成为焦点。来自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上发布的 《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称, “目前浙江国有银行的存款回报一般在贷款额度的30%左右,股份制银行更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银行信贷资金的不足使得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
开放程度较高的浙江尚且如此,其他省市就可想而知。中小企业贷款难喊了那么多年,可是每到坎节上,银根肯定越收越紧。银行当然应该为他的资金安全考虑,但是如果谁也不贷,那就只能看着这样的企业死掉。中小企业可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可是维稳的重点户。难怪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 “2011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商业银行必须从 “傍大款”、 “垒大户”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必须严格坚守授信集中度底线,更加注重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惜刘明康不是央行行长。当原材料、工资、人民币升值等等其他因素成了不可抗力的因素的时候,当钱似乎成了惟一的可以起点作用的东西的时候,捂紧钱袋子就显得有点不太地道了吧。
电商成热门
新闻回放一:
2011年4月中旬,当当网高调宣称进军服装B2C市场,并为新成立的服装事业部招兵买马。由于看好服装网购这块市场,当当甚至宣称在基本款和经典款上,有可能会打造自己的自有服装品牌。
新闻回放二:
在5月的杭州第三届服装电子商务峰会上,一个调查数据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2010年我国网购近5000亿元,其中服装消费高达1620亿元,占网购总额的1/3。
★点评:
2007年时凡客诚品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可是2010年,短短三年时间,它已经是一个遍及20多个都会的布衣 “快时尚”代表品牌,其销售业绩已达到20亿元。2011年一季度,凡客延续了3~4倍于上年同期的增长速度。照此速度,凡客离他的1000亿元的目标已不太远。凡客的成功无疑成了传统服装行业的又一不小刺激。
传统服装行业 “触网”显然已不是新鲜的事情。波司登的雪中飞品牌仅2010年一年即已从网购中收获了1.8亿元的真金白银,掌门人高德康预计只需3、4年的时间,这一数字即可变为10亿元。而安踏这一数字2010年为1亿元,预计2011年会增加到2亿元。水星家纺则保持了近几年每年增速均为300%的增长,不可谓不惊人。
“用”电商已然不新鲜, “做”电商才是当前的挑战。拿安踏副总张涛的话说,用电商不外乎是把电商当下水道,清理库存,而做电商则必须开发以电商业务为核心的整盘的货品,这盘货品和线下货品一定要区分,否则首先就是串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波司登、安踏、水星、美邦等也已经进入 “做”电商的境界。
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渠道费用高、渠道层级多、毛利率高,通过网络零售,可以减少渠道层级、降低渠道费用;而毛利率高的特点,使供应商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对产品进行促销和推广,将中间费用让利给消费者。不过,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服装行业具有多品牌、小批量、多款式、非标准化的特点,同标准化的图书音像、IT产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其次,存在无法 “试穿”等局限。家纺的电商目前已经开发了可以在网络上给自己房间 “试穿”的软件,但是服装的 “试穿”软件似乎难度的确比较大。
波司登获工业大奖
新闻回放:
2011年4月28日,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的7家企业中,波司登公司成为国内消费品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两届中国工业大奖中惟一的一个民营企业。
★点评: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奖励中国制造业领域为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强调科技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原创设计,弘扬民族品牌,并能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标杆企业、推动广大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中国品牌为己任,进而带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纺织作为占据中国出口半壁江山、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具有竞争优势、直接接纳超过2000万人就业的民生产业,其杰出代表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也是情理当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指出: “波司登的成长壮大,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辉煌历程,代表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轨迹,也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由服装大国转变为服装强国的成功道路。”
虽然同获大奖的其他企业全是大块头的央企,但是,这个“小弟弟”却有异样的光环:波司登公司是迄今为止集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 “中国工业大奖”于一身的惟一企业,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中首屈一指,这充分彰显了其在实践名牌战略、卓越管理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成绩和活力。
波司登公司始创于1976年,以11个农民、8台缝纫机起家。35年来,波司登人以 “创世界品牌,扬民族志气”为己任,专注核心业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基地,成长为以羽绒服为主营业务的多品牌综合服装经营集团。波司登羽绒服16年蝉联中国市场冠军,旗下品牌组合 (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等)的国内市场份额达40%,成为 “羽绒服”的代名词。公司羽绒服装的年产量占全球市场总量1/3,近年外贸业务持续迅猛增长。2010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158亿元,同比上升43.6%;利税22.72亿元,同比上升44.4%;出口产值1.85亿美元,同比上涨16.3%。波司登在国际市场打破了 “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悖论,在欧美国家树立了中高端精品的良好形象,实现了从 “民牌”向 “名牌”的嬗变。
对位芳纶试产成功
新闻回放:
2011年5月30日,烟台氨纶发布公告称,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该公司年产1000吨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成功投产,5月30日顺利产出第一个对位芳纶纤维满卷,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中试产品,新产品市场开发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芳纶纤维的国产化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美、日等发达国家对这一产业40年的垄断从此成为历史。
★点评:
这是今天面对的第一个好消息。对位芳纶在我国被称为芳纶1414或芳纶-II,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安全防护、骨干装备、交通运输、结构增强、汽车制造等关键领域,是攸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材料。国务院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 “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对位芳纶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仅美国、日本等极少数国家有能力生产,美国和日本基本垄断了全球对位芳纶市场。由于在军事、科技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对位芳纶纤维一直被列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生产技术受到严密封锁,贸易上也实行严格控制。国内对位芳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
千吨级对位芳纶产业化工程项目的成功投产,使烟台氨纶成为中国惟一能够规模化生产间位芳纶、对位芳纶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化纤企业,公司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芳纶纤维产业基地,其产业化生产对替代进口、满足内需、振兴民族产业作用和意义重大。
万商腈纶二次拍卖成功
新闻回放:
2011年6月16日,广东茂名市拍卖大厅,茂名万商腈纶有限公司整体破产资产以1.024亿元的价位顺利拍出,这是茂名中院成功拍卖的最大一宗民营企业破产产权案,也是继广东绿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后茂名中院2011年成功处置的第二宗超亿元企业破产财产案。
原茂名万商腈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化工腈纶为主的大型民营工业企业,后因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无力解决被拖欠的600多名企业职工工资社保,企业职工不断到地方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上访,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包袱”。2008年6月5日,根据债权人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南山支行的申请和省法院的批准,茂名中院裁定立案受理这一破产申请。
佛山、茂名等地实力强劲的企业参与竞买。经过激烈竞拍,最终由竞买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1.024亿元成交。
★点评:
茂名万商腈纶似乎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其最早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轻纺工业原料项目,是原国家纺织部和广东省重点工程,总投资约8.46亿元,预计年产能3万吨。
但实际上,茂名腈纶的建设之日即是其破产之时。据当地资料显示,该项目1990年10月开工建设,1996年1月投料试产,试产仅10个月在未正式投产的情况下即宣告破产。破产时其资产总额已达17.56亿元,但资产负债率已达130%。由于债务沉重,2000年底,茂名市政府向国务院申请破产还债获批,从而成为当年全国最大的工业企业破产案。2003年4月,流拍3次的茂名腈纶几经辗转拍卖给了香港万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万商腈纶。不料雄心勃勃的万商腈纶接盘后很快经营不善,于5年后的2008年再次申请破产,受理3年后经激烈竞拍转到了广东联塑科技手里。联塑是国内著名的塑料管道及管件生产商,它声称是看中了茂名作为全国最大的炼油和乙烯生产基地,成熟的石化产业将为其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最大、最便捷的原材料供应优势而来。并计划首期注入10亿元,项目建成第三年后生产总量可达15万吨,销售总收入可达16亿元,年上缴税收将超过9000万元。
据中国化纤行业协会的高层人士透露,万商腈纶的经营恐怕有港商水土不服的一面,毕竟从国企转到外企跨界很大;虽然同为广东企业,联塑面对的文化挑战稍小,但是目前腈纶行业已处于下行周期,景气度与当年万商接盘时已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联塑面对的境况就有了很多想像空间。联塑是个稳健的企业,但愿它能把自己在塑料管道的稳健复制到化纤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