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非公经济增加值将突破万亿元
稿件来源:本报讯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炳云在日前召开的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已初步确定:力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4%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8%以上;新创办企业4万户以上,企业总数达31万户;培训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4000人次。 非公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赵炳云说,2011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安徽省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全国中小企业增势普遍回落的背景下,安徽省非公经济逆势上扬,呈现出 “总量快速扩张、实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贡献不断加大。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达8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5%,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7.5%以上;上缴税收1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5%。二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实力显著增强。预计私营企业户数将达到27万户,比2010年末增加4万户。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省非公企业申请商标总量6000多件,占当年全省申请商标总量的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企业占85%以上。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扩大,担保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止到2011年10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5575.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16.7亿元,比年初增加520.6亿元。五是专业镇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初具雏形。2011年前三季度,10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6亿元,上缴税金82.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和44.3%。六是民企合作深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后劲增强。 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赵炳云表示,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压力增大,安徽省非公经济长期形成的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足、企业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紧缩性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凸显,广大中小企业负担加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加上人才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赵炳云说,2012年要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主体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在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上下功夫,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增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是要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在芜湖、合肥、马鞍山、广德等试点发行工作基础上逐步向全省推广。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继续加强与建设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贷款、投资、债券、租赁、证券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系列活动,开展银企对接和融资洽谈,促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实质性的融资合作。 其次是继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性小企业。完善认定办法,调整充实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做到动态监测、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扶持一批,促进一批中小企业尽快跃上亿元台阶。积极跟踪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做好项目储备与调度,争取国家资金更多份额的支持,扶持培育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上规模。 第三是大力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结合全省经信委系统开展的工业转型升级 “五大攻坚”活动,围绕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十大产业链培育,支持非公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选择重点企业开展转型升级示范,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流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革新,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提高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非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建设,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市、县设立1家以上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抓好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重点扶持建设45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订示范服务评价标准,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给予资金扶持和免税等政策扶持。(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石象斌 杨广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