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评审过关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将落实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2年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以下简称 《目录》)课题结题评审会在京召开。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银监会、工信部相关司局、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经认真审议同意结题。 评审组专家认为,该课题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产品和服务为基础进行统计分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进行了细化和界定,为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提供了基础支撑。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出席评审会并讲话。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主持会议并汇报了课题情况。 动态化目录贴近产业发展实际 当前,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并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种状况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也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配套财税政策。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体系,工信部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研究。作为工信部的一项重点工作,该课题由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亲自挂帅,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和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工信部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该项工作自去年4月份开始启动,历时9个月,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先后对《目录》进行了10余次修改。最终形成的 《目录》设7个门类,34个大类、152个中类、470个小类、332个次小类,共包含721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多个大类。 《目录》广泛征求了工信部各司局、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地方经信委、行业协会、企业等有关单位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和行业管理专家意见,并在北京等地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试点工作,取得初步统计数据。《目录》统计方法按照产品产值而不是独立法人单位进行核算,统计口径单一,数据反映直观,避免了行业间交叉重复的问题,统计结果更贴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据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研究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开创工作,分类目录是一个动态目录,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调整而适时调整。下一步,工信部相关部门将在 《目录》的基础上,加快研究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在国家发改委牵头下,联合国家统计局积极开展统计试点及扩大推广工作。 七大产业重点方向得到细分界定 《目录》遵循 “全局性、前瞻性、规范性、成长性和带动性”的总体原则,细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分类。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 《目录》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描述,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航空产品、卫星及服务、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类。 《目录》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五个领域进行细分。其中航空产品、轨道交通装备按照装备、配件、机载设备和服务进行分类;卫星及服务按照卫星整星、分系统、服务进行分类;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是海洋资源开发所需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分类,最终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衔接。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结合国发32号文确定的重点领域, 《目录》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将二级目录划分为七大领域:新能源汽车政策、储能装置、驱动装置、整车电子控制系统、专用辅助系统、专用接插件、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进行分类;储能装置将具有先导性和战略前景的产品,按照能量来源类型及能量载体进行细分;驱动装置、专用辅助系统和供能装置及 “车网互动”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细分。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目录》将其二级目录划分为三大领域: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此外,再根据产业链研究及技术特征、运营特征、主体特征等自有特点,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了三大领域的细分框架。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按照国发32号文的相关描述并结合医药统计制度的分类方法, 《目录》将生物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制造三类。在三级目录分类框架下,将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广泛临床需求或急需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选入目录。 《目录》将新能源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五类。其中,核电从较为完整涵盖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类;太阳能按照两大技术和应用方向确定三级目录,四级目录则根据上下游产业链体系进行分类;风电和生物质能源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分类;智能电网依据重点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此外,节能环保产业的三级目录总体遵循装备、产品和服务的编制顺序,节能、节水、环保产业以产业链为主线进行分类。新材料产业则充分突出了材料属性和功能特性,细分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材料六大领域。(本报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