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机收进入发展快车道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农业部通过继续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力度,着力建立“补贴政策拉动、农机农艺互动、社会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的发展机制,使玉米机收呈现出全面铺开、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2011年三秋期间,我国玉米主产区累计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18.9万台,完成机收面积1.68亿亩,比上年增长4000万亩。全国玉米机收水平超过33%,实现连续两年超过7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强化组织领导 2011年年初,农业部将 “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纳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对全年的玉米机收水平增长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主产区。9月份,农业部又在河南省召开全国“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对做好玉米机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与此同时,河南省将玉米机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评管理体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玉米机收任务层层落实到机械和地块。河北省成立了玉米机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面力量,解决玉米机收发展有关问题。 购机补贴给力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的资金达11.8亿元,地方财政补贴超过1亿元,新增玉米收获机近4万台。吉林、辽宁等省财政对购置玉米收获机实施以奖代补、累加补贴。内蒙古、吉林等省 (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机具的大幅增长为玉米机收水平的快速提高奠定了基础。山东省玉米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达到80.8%,在全国主产区率先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示范效应明显 当年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研讨玉米机械化生产中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制定了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对播种、植保、收获等环节进行统一和规范,为大规模机收创造了条件。农业部还在玉米主产区建立了62个部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积极开展示范推广,探索总结高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各主产区在抓好部级示范县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省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积极探索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作用。 培育作业市场 一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通过积极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提高了玉米机收的组织化程度,保障了玉米机收的作业质量。如山西省30对南北县区签订了玉米跨区机收协议;山东省全年共签订玉米机收作业合同6000余份,完成跨区机收玉米1500多万亩,作业总收入达到23亿元。与此同时,一些省也出台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带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山西省通过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项目,降低农民玉米机收作业费,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应用玉米机收技术的积极性。(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