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范家亮 (右)在调试安装现场
“决心要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是营口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范家亮的座右铭。他和他的伙伴们被誉为 “数控骄子”,此赞誉源于该公司居国内外领先地位的重型数控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范家亮和伙伴们攻克三大难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镜头一:这是一台比二层楼还高的重型数控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本来很高大的厂房,却显得压抑了。一位身穿灰色工装的年轻人正站在巨大的横梁下比划什么,马达的轰鸣淹没了他的声音。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范家亮,大学刚刚毕业的基层技术员。
“横梁配重,是你和伙伴力闯三关的第一关,先谈一谈闯第一关吧”。 “目前,国内横梁升降都采用传统的蜗轮、蜗杆升降方式,结构笨拙,还很难保证重复定位精度”。苑家亮谈锋甚健: “公司的目标是瞄准国际一流,因此我们必须告别传统的横梁升降方式,横梁配重的效果均不理想怎么办?我们必须找到病根—— 能否保证油缸与丝杠同步运行。解决切入口就是要编制一个数控程序——采用全闭环伺服系统来控制伺服比例阀,保证油缸与丝杠的同步运行。”
镜头二:调试现场,空气中都是经切削加热而散发出的油香。巨大的机床旁摆放着附件头的三大组合件,其中,最不起眼的就是放在组合件上的小小拉钉,就竟然成了技改第二关的拦路虎。
苑家亮说,攻克横梁配重关后,关键问题就是确保附件头组合联动,但因为拉钉硬度不够,自动拉紧组合就成为泡影。 “我们经过淬火硬度对比试验,虽有提高但还不理想。我们访专家、查资料,终于查到一种叫QPQ的处理工艺,大大提高了拉钉表面硬度,又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攻克了第二道难关。”
镜头三:技术室。墙上挂着双摆铣头研发图,苑家亮把笔停在铣头上。
苑家亮介绍,以前用单铣头加工时,是一次性单夹,铣出来的工件允差各异,尤其是加工复杂曲面等工件更是难上加难。公司领导决定研发双摆铣头,从一开始我们就选准了切入点——革新力矩电机。经反复研究,我们实施技术嫁接——采用交流永磁同步外转子式力矩电机,旋转处有角度编码器。而今,在数控下的双摆铣头能精确完成任何精细加工,不仅能替代进口,还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本报记者 李华南)
记者手记
“天无绝人之路,只有绝路之人”。记者被这句话打动了。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勇敢面对困难,苑家亮和他的伙伴们通过数字编程,融高精密技术于一体,他们何尝不是一群让机床一切行动听指挥的 “数控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