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 黑龙江工业谋划做大经济总量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808.6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高于全年目标0.5个百分点。 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2年重点任务和措施。必须坚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握好中央和省委提出的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黑龙江省工业而言, “稳”是大局、是基础;“进”是核心、是关键,就是要大上项目、加大投资、加快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黑龙江省工信委主任孙糰如是说。 2012年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 推进工业项目 围绕 “十大重点产业”,全力打好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全年实施开复工项目400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0个,投产项目15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1%以上,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组织实施工业 “双百工程”项目,重点推进100项投资亿元以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和100项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其他重点产业推进工作。 做好项目谋划工作。装备工业要围绕两吨及以下直升机的开发生产、氢能装备产业化等谋划高端装备项目,组织配套生产,延长产业链。 石化工业要围绕原油资源谋划重大加工项目,利用秸杆等资源,谋划纤维素乙醇、木质素、人造板、秸杆木糖、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项目。 食品工业要围绕特色资源优势,积极谋划食品精深加工项目,不断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 原材料工业要抓住国家将钢铁、石墨产业列入 “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性机遇,利用黑龙江省特有资源和俄罗斯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链谋划,积极开发氟化石墨、天然石墨电极等石墨精深加工制品及钢铁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黑龙江省钢铁、石墨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业要围绕敏感元器件、电子原材料、数字集群通讯、数字广播等产业谋划一批新项目,围绕食品生产和安全监督、煤矿及石油生产安全监控、智能物流、智能公共交通四大行业领域谋划一批物联网产业项目,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石油石化业、金融保险等服务外包业,积极探索建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等。 扶持中小企业 培育壮大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走 “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年评价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户,培育400户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三年建设方案,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统一运作的省级平台网络,依托市(地)和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研发、检验、检测、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形成省、市、县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联动,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全省一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开展 “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发挥非公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加大协调力度,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实行中省直部门包扶制度,切实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发展县域经济 突出发展县域工业。实施 “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谋划一批县域工业重点项目,力争每个县 (市)都有1~2个工业项目进入省级以上项目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围绕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打破传统的县域界限,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从经济板块和经济区域考虑园区布局,通过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帮助园区制定发展规划,提高县域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推进相近的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集中度。 加强县域经济的推进与考核。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工作机构,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县域经济综合、指导、推进、考评等各项工作。按照 “十强县”考评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工业、财源、民生和经济总量增幅 “十强县”考评活动。与此同时,今年还将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会等多个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会议,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强产业转移承接 今年应是黑龙江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破题之年,充分遵循产业转移规律,不等不靠,选择食品、石墨、亚麻、皮革等几个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产业先做起来,尽快形成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 要谋划确立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发布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开展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培训,指导市县谋划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组织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市、县、工业园区走出去,选择有产业转移趋向的地区、企业进行洽谈和对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膨胀溢出和产业战略性转移。 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在技术研发、海外市场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研发、营销等功能性总部,支持大企业集团在黑龙江设立地区性公司,努力构筑区域结算、研发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中的原则,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通过与外省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创新合作共建方式、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特别是要发挥黑龙江省已有新材料产业的良好基础,为更多的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生产创造条件。(本报记者 由庆祝 通讯员 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