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安徽工业增速居全国前列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安徽省经信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强力推进 “五大攻坚”活动,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和信息化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 “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增速居全国前列 去年安徽省经信委系统经济运行呈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增速领跑中部。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突破7000亿元,增长21%左右,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二是企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万亿元,增长40%左右;实现利税1700亿元以上,增长40%以上,其中利润突破900亿元,增长35%左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05左右,再创历史新高。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预计,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150亿元左右,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约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840亿元左右,增速低于工业5个多百分点。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90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实现新产品产值2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4.3%;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60%,高出规模以上工业近4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指数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基础指数高居全国第二位。五是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左右,对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幅贡献率达90%。六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预计,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4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57.5%;私营企业户数达27万户左右,比上年末约增加4万户。七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预计,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软件业亿元企业达到23户。八是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3G网络目前已覆盖全省16个市中心城区,行业、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76户中小企业借助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数字化管理。九是国防科技工业实力增强。完成重点军品民品科研开发项目270项,其中120项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6家军工单位为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交会对接项目提供50余项产品。十是黄金产量跃居全国第七。预计,全年矿产黄金18吨,新增黄金探矿资源量30吨,黄金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十一是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形成体系。编制工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33个,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 今年工业增速在18%以上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炳云表示,根据面临的形势及全省经济增长目标,2012年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实现利税1800亿元左右,其中利润800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新增300亿元以上;新增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20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达到3500亿元左右,增长约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保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高于国家17个百分点。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8%以上;新创办企业4万户以上。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赵炳云说,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省经信委系统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系,着力在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两化融合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几个方面下功夫,继续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一是在经济运行调节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保发展仍是2012年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提升监测调度系统功能,建立指标预测模型,提高科学预测水平。2012年全省电煤总需求约为8500万吨。煤电双方要继续坚持 “皖煤保皖电”原则,稳步提高煤炭产量,按80%的比例尽快落实今年省内电煤合同,确保重点合同电煤不低于去年水平。进一步完善有序用电预案,加强需求侧管理,确保高峰时段电力供应,顺利实现电力迎峰度夏 (冬)。二是在推进技术进步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要求,充分发挥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自主创新品牌建设。选择3~5户企业开展国家级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培育认定20户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认定省级新产品300个。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多措并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上取得实效。围绕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制造等重点产业,通过装备引进、研发制造、信息技术应用等措施,促进重点企业加快技术、装备和管理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壮大企业规模,促进转型发展,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六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上取得实效。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支持六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力争六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4%。四是在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上下功夫,千方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有关部署,着力缓解中小企业生产要素制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培育500户 “专精特新”企业,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扶持一批,促进一批中小企业尽快跃上亿元台阶。落实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财税政策,扶持培育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上规模。五是在融合式发展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军民融合。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继续推进合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抓好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3家企业国家级试点,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百家示范”工作。开展行业两化融合示范,将 “万家数字企业”、 “动力100无线企业”活动引向深入。(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石象斌 杨广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