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智能电网设备研制上新水平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将在未来五年加大力度投资建设和开发智能电网,而大规模的建设工作于2012年启动。这对于成立不久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 (以下简称智网委)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推进转型升级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 “低碳经济”、 “智慧地球”等诸多新理念,同时将智能电网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也将发展智能电网摆在了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产业来推动。 在我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随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纷纷出台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专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电网建设。 不久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编制的 《电器工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把智能电网设备列为电工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点产品领域。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分析,电工行业着力进行智能电网设备研制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体现,智能电网是实现节能环保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条件。而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是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不仅可为我国能源产业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技术装备,也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幅下降。智能电网可减少能源输送消耗,提高能源输送效率;降低用电设备能耗,提高用电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其方式变革的强力支撑。我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目标。智能电网可满足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是电工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电工行业发展目标是 “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发展高端产品,培育出口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密集型的智能电网设备具有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点,其产品技术附加值高,有利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电工行业发展。 发展空间广阔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面临巨大发展空间。 资料显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约14亿千瓦,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约46万公里,变电容量约25亿千伏安,其中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2.2万公里,变电容量约2.2亿千伏安;直流输电线路2.9万公里,变电容量约2.2亿千伏安;110~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41万公里,变电容量约21亿千伏安。 同时,全国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133万公里,变电容量约达56亿千伏安;电力工业投资将达5.3万亿元,比 “十一五”期间增长68%。其中,规划电网投资约2.55万亿元,占电力总投资的48%。 据预测,未来十年,智能电网领域约有4万亿元的建设投资。从2011年起至2015年新建、改造8000座智能变电站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6200座),这一阶段预计投资2万亿元。 取得有效进展 作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一个综合性、横向设置的分支机构——智网委创建半年多来,积极推进智能电网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规划、制造等方面工作。这其中,一是得益于我国发展智能电网政策的正确引领,二是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三是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四是参与智能电网设备制造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 截至目前,已在诸多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国家层面、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国家能源局成立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推进工作组,启动了国家层面、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同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 (系统)研制规划》和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对智能电网发展具有规范、指导及推动作用。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了智能电网专门机构,参与智能电网设备相关标准制定工作。 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水平。目前我国已有设备总体上基本满足了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常规需求,部分设备制造技术 (如特高压设备、调度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等)已接近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大量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如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保护系统等,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其各类产品可实现电流、电压等电网基本参量的数字化测量,以及测得数据的网络化传输,可对设备基本功能状态进行智能化监控。 智能电网工程实践步步推进。我国在所进行的智能化变电站试点工程项目中,涉及电压等级从110千伏~750千伏,覆盖地域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涉及产品主要有开关及断路器设备、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以及站控层信息一体化平台,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人机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远动通信装置等。初步实现了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检修状态化、运维高效化。 尚存问题挑战 电工行业推进智能电网设备研制,是早日实现电器装备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其任务艰巨而繁重,尤其是尚存不少问题和难点。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目前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制造的多个专业领域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条件差、经验欠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强,制约其稳步发展。部分产品领域关键技术水平和质量,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其次,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够完善。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都属于新生事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和关注焦点,因而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检测和调试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体系,多数关键设备的相关标准尚未发布,导致产品之间互换性差。智能电网设备检测认证工作还没有全面实施,不能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需求。 再其次,产品标准化、一体化、集成化程度不高。智能电网设备涉及技术领域众多,同一技术领域企业之间、跨技术领域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同时,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智能化水平不一致及相关产品;高压设备本体 (或部件)与智能组件、传感环节一体化、集成化程度不够高。一次设备与通信、辅助、站控一体化等设备之间的综合规划设计不统一,导致不能完全满足电站高级管理应用的需要。 未来一个时期,智网委的工作重点是组织行业优势力量,加紧研究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问题,着力推动我国智能电网设备研制上新水平,进一步促进电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摘编)周彦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