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淘汰落后 造纸工业“十二五”整合提速
稿件来源:本报讯
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明显加速,我国造纸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亟须加快结构调整。最近三大部委联合发布的 《造纸工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指出, “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控制产能过剩纸种的重复建设,同时应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以促进产业升级。
形成年产100万吨企业20余家
《规划》称, “十一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多个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地区兼并整合,促进了造纸企业向集团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造纸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优化了造纸工业组织结构。 “十一五”期间,纸及纸板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产量由791万吨增至267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14.1%提升至28.8%;行业前30位的企业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2.9%提升至42.3%。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造纸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造纸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数量少,其影响力、带动力有待提高,小企业、弱势企业多,行业规模效益水平低。规模以上造纸企业销售总额仅与世界前四强合计数相当,2010年规模以上造纸企业3724家,其中大型企业33家仅占0.89%,中型企业388家占10.42%,小型企业3303家占88.69%,造纸工业小而散的局面急需改观。 为此, 《规划》指出,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形成纸及纸板年产100万吨以上企业20余家,木浆年产100万吨以上企业3家,排名行业前 30名的企业纸及纸板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42.3%提高至45.0%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 《规划》提出了优化企业结构的三大任务。 一是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整合造纸资源,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在重点发展区域,以林地资源为核心要素,将相对集中的林地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和 “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形成若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别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骨干制浆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骨干企业的战略管理、资源运营、资本运作、产品制造和营销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引导中小造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实施横向联合和企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能达标排放的小企业,改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引导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做到专业化,在产品质量上做到精细化,在产品品种上做到特色化,在产品开发上做到创新化。 三是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切实贯彻适度经济规模的要求,发挥规模效益,除薄页纸、特种纸及纸板等特殊品种外,对新建、改扩建项目要突出起始规模。 此外, 《规划》还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造纸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并上市;鼓励已上市造纸企业充分利用增发股票、配售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再融资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造纸企业发行企业 (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
淘汰落后产能1000万吨
《规划》认为,虽然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关停了制浆造纸企业20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1000余万吨。但是,我国造纸工业中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产能仍占 35%左右,物耗、水耗、能耗高,是造纸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其COD排放量约占行业排放总量的47%,产品质量、物耗、污染负荷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达到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44-2008)的要求,急需加大改造或淘汰的力度。 为此, 《规划》提出, “十二五 ” 期间, 全国将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0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国纸及纸板消费量将达11470万吨,比2010年年均增长4.6%;纸及纸板总产能为13000万吨左右,总产量达到11600万吨,年均增长4.6%。 《规划》要求, “十二五”期间将淘汰年产5.1万吨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单条年产3.4万吨非木浆生产线和单条年产1万吨及以下废纸浆生产线,以及窄幅、低车速、高消耗、低水平造纸机。禁止采用石灰法地池制浆 (宣纸除外)、限制新上项目采用元素氯漂白工艺 (现有企业逐步淘汰),禁止进口国外落后的二手制浆造纸设备。完善 “三废”治理设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对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或生产线要依法整顿或关停。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实行产业退出机制,调整和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加大淘汰力度。 有关专家指出,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推动下,行业整合将加速,太阳纸业、晨鸣纸业等龙头公司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