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签字仪式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在福州签署了 《关于支持推进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包含了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共同促进平潭开放开发、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发展、推进闽台产业深度交流与合作等五方面的内容。
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出席签字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与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分别在协议上签字。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福建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此前,孙春兰、苏树林等与苗圩、周子学等工信部领导一行座谈。
未来福建加快发展大有可为
在座谈会上,苗圩对福建省近年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十一五”期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2011年,福建经济在全国多数省份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全省生产总值达17500亿元,增长12.2%,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苗圩指出,工业的充分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可靠保证。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早转快转、调高调优、做大做强,通过 “三群”联动、 “三化”并举、 “三维”推进等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经贸委认真履行工贸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职能,勇挑重担,在调结构、转方式、应对危机,确保工业稳定增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以来,福建工业与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分别增长16.2%和18.5%。工业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9%;2011年,全省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保持高水平。工业已成为推进、支撑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苗圩表示,工信部成立以来,始终关注、支持福建工业与信息化的发展。按照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定位要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福建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福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次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部省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就是要对福建的发展给予更有力的支持。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二是促进平潭开放开发。支持平潭高端产业集中区和 “智慧岛” 建设,推动平潭成为对台产业合作的重要基地。三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支持福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应用、支持无线电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建设、支持云计算发展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四是在规划布局、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继续给福建以倾斜支持。五是建立部省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福建的合作与交流。
苗圩强调,相信通过加强部省合作,共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工业和信息化是福建科学发展关键
孙春兰在座谈会致辞时表示,福建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在稳中求进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必将对福建省工信系统的科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福建省将牢牢抓住这次合作的重要机遇,按照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借助海峡西岸特殊区位的优势,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使福建又好又快发展。
苏树林在致辞中说,几年来,工信部对福建省工业与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去年以来,工信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牵头组织编制了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这是工信部发布出台的全国三个区域性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之一;在国务院不久前颁发的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中,工信部也将支持福建的有关项目、政策加以明确,最近又与福建省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部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福建工业与信息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苏树林指出,福建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工业和信息化是主力、是先锋、是关键。2011年,福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全省工业增加值7775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350亿元,增长26%。当前,福建正处在全面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发展目标,关键靠实体经济,要使工业化得到充分发展。此次部省签署的 《战略合作协议》,找准了福建工业发展提升活力,增强内生动力这个基点,找准了国家部委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取向,必将有力推动福建省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2月2日、4日,工信部在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分别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座谈会。苗圩、周子学和工信部有关司局随行人员以及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有关领导,与企业负责人就企业运行、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询问和解答。(本报记者 邓文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