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野蛮生长 家电业转向技术战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一年前,国内白电巨头美的电器曾放出豪言,五年再造一个美的。一年之后的今日,美的却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裁员风暴,表面平静的家电市场危机暗伏。
家电业裁员风暴扑朔迷离
从去年11月开始,关于美的集团 “大裁员”的传言就大为流传,尤其是进入年终岁首, “裁员幅度甚至超过60%”的消息让人感觉到家电行业突然而至的冷意。 近期以来,社会上一直盛传美的制冷家电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在40%以上,有些超过60%,而总部内勤部门约50%的人员也将被裁减。更有媒体称,美的旗下四大销售体系——制冷、日电、暖通和机电都出现了 “大刀阔斧”的裁员,地域涉及广州、北京、陕西、浙江等多个省市。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回应称,美的部分销售公司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确实在进行收缩,但是美的没有进行 “有组织”、 “有具体量化指标”的裁员,流言言过其实。 从公开渠道了解到的各种信息来看,裁员的家电似乎远不止美的一家。早在去年春季,海尔就已提出全球裁员15%的管理目标。而去年10月底,惠而浦宣布在欧洲和北美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北美和欧洲员工总数的10%左右。在此之前,索尼、飞利浦和松下也都抛出了裁员计划。 尽管家电业裁员风波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依旧有不少企业却反其道而行,加大了生产线员工招聘力度。格兰仕近期向媒体透露一则信息:因多元化发展需要,近两个月格兰仕公司一直在招募人才,预计共招收员工4000名。而另一家空调企业志高也发布了大规模招聘生产线员工的信息。 部分专家认为,家电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美的 “换血性裁员”,不能看做是行业裁员潮的信号,或许只是局部市场现象,并不是整体性的全行业萧条。 家电业知名人士刘步尘认为,此次家电业的裁员风波,有企业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有行业下滑的因素。但从日前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家电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压力。
家电业拐点或现
从去年10月开始,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在内的家电全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显露疲态,陷入量、利双降的尴尬局面,裁员风波正是预兆。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销售规模达6123亿元,同比增长12.8%,但增速同比上年的23.9%下滑了11.1个百分点。其中,白电和小家电产品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14.8%、6.1%,相比于上年同期白电27.8%、小家电19.0%的增速分别减少了13和12.9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相关细分统计数据也显示,2011年10月,国内空调产量为214万台,同比大幅下滑20.7%,是2009年5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冰箱行业2011年前三季度合计同比增长仅5.04%,而10月份更是同比出现了负值,为-9.04%。 在领跑全球经济的中国市场尚且如此,饱受债务危机冲击的欧美出口市场更是不妙。去年11月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尔和志高都出现了50%~77%的下滑,而美的出口已经是连续四个月下滑,11月出口台数下降到20万台,回落到2006年11月的水平。 资深家电专家陆刃波认为,在市场下滑、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三大压力下,2012年家电业不可能再保持过去三年20%~30%的高速增长。对此,10年规模增长10倍的美的电器首当其冲,其利润增长已明显低于收入增长的速度。2011年上半年,美的电器收入同比增长58.97%,净利润增长13.64%;但到了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长仅为43.24%,净利润增长9.59%。同时,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美的电器存货价值92亿元,同比增长85%,目前存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可以说,欧债危机、成本上升、宏观调控、利好政策退出,这四大不利因素已经在深深困扰着如今中国家电业。 随着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三大政策终止或逐步退出,市场环境严峻;各项鼓励性政策使市场提前透支了明年、甚至后年的消费潜力,市场逐渐饱和;成本上涨快速,特别是原材料、人工工资的飙涨,让企业不堪重负,创维称 “一年人工成本增长了60%”;欧美市场需求锐减、房地产业不景气造成了包括美的电器等大家电企业巨大的库存压力。而急速扩张及营销渠道的变革,更是让美的机构日益臃肿,染上了大公司病。美的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2011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短短几年内已经发展成仅次于海尔的千亿帝国,但员工人数也从原来的7万激增至20万。
积极转型才能顺利 “过冬”
如何 “过冬”成为行业的首要问题,而裁员性的急刹车则成了企业首选的动作。这是高增长之后的转型之痛。 但目前的困境,显然不仅仅是裁员所能应对,如何在收缩中进行组织架构和销售模式的根本转变,才是企业在 “寒冬”中的重点。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从去年7月起,就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转型升级,即要从规模增长转变为规模与利润同步发展,要在利润率、人均产出、产品单价等所有的主要指标上超越格力、海尔等标杆企业。 事实上,美的近期正在积极应对由于家电行业国内市场增长放缓以及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确定了三个具体转型目标:从注重增长数量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型,逐步推动公司由 “五低” (低价格、低成本、低投入、低毛利、低回报)向 “五高” (高价格、高成本、高投入、高毛利、高回报)挺进,而转型的首要任务就是告别之前的 “野蛮生长”,放慢速度,集中力量全面提高效益。这一思路与中国经济转型及制造业产业升级大方向正好吻合,如能转型成功,将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同时,转战中高端市场,推动低碳绿色转型,发力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等,正成为中国家电业全新的战略方向。自去年初以来,国内家电企业正在谋求并构建 “后政策驱动”时代的竞争体系。海尔推出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美的大打太阳能空调,小天鹅全力叫卖智能投放功能的物联网洗衣机,长虹则推出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TCL开发了智能云电视标准,海信也推出了三网融合新品I’TV,以及3D电视成为黑电的主流,等等。时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家电企业已经将市场竞争的重点从价格战谋求份额最大化,向技术战构建可持续竞争力转变。 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认为,如何进一步提升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多元化抗震性的产业结构以及适应过剩时代的组织管理变革与转型,将成为国内家电企业长期面临的共同课题。(吴勇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