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百家骨干 物联网产业体系有望形成
稿件来源:本报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印发 《物联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关于物联网的首个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不够完善的现状, 《规划》提出了要在 “十二五”期间,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和标准构建
总体来看,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物联网的关键领域,我国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技术标准的研制上,我国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WG7)的主导国之一。 虽然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等领域颇有建树,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仍比较大。 据此, 《规划》提出在 “十二五”期间,要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同时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具体操作上, 《规划》按照物联网技术的四大体系,即信息感知、传输、处理以及共性技术,提出了 “十二五”期间予以重点支持的领域。 《规划》明确,应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以及位置感知技术等关键设备的研制;大力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加强处理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巩固共性技术基础,重点支持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传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研发等。 在标准体系构建上,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也是 《规划》中的重要部分。根据 《规划》,我国物联网要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等基础共性标准以及智能传感器、超高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在重点行业应用标准上,要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
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例如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还存在着应用水平较低、规模化应用少等隐患。 据此, 《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应用示范将面向经济运行的重点行业、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展开,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在具体执行方面, 《规划》明细了面向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在经济运行的重点行业,即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上,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从而提升生产和经营运行效率;在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上,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在重大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模式创新;在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上,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着力培育百家骨干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已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初具基础,但仍存在缺少骨干龙头企业、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 为此, 《规划》提出在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规划》进一步明确,评价 “骨干企业”的依据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等方面。此外,百家物联网骨干企业的评定将参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定标准,对企业核心业务与物联网产业相关度、企业规模、效益和研发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规划》同时建议企业要通过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本报记者 任奕奕)(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