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开始,中国全面推行铁矿石代理制;10月起 “中国版”铁矿石价格指数按周对外公开发布;也在10月份,国际三大矿山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率先发来降价函,这是国际矿山巨头首次考虑并采纳国内钢厂的意见,以铁矿石的实际成交价格定价。 (资料图片)
年度十大新闻
一、2011年6月粗钢日产量突破200万吨
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生产一直居高不下,6月份钢产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6月下旬76家重点企业粗钢产量达到1692.31万吨,日均产量为169.23万吨,较上一旬增长3.21%;6月下旬全国生产粗钢2018.05万吨,日均产量为201.8万吨,首次突破200万吨。按照6月份的日产粗钢水平,我国粗钢年产量将达到7.29亿吨。当月上旬和中旬,我国日均粗钢产量分别达到196.74万吨和195.54万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010年上半年,国内钢厂开工率较高,生产热情高涨,钢厂为降本增效进一步扩大产量。此外,部分钢厂为应对三季度的用电高峰,将原计划6月份进行的检修推迟到7、8月进行,也在一定程度刺激了6月份钢铁产能的加快释放。
二、铁矿石代理制全面推行
为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铁矿石市场,我国从2011年7月份开始全面推行铁矿石代理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五矿商会分别召开了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会议,并且共同制定了 《铁矿石进口资质标准及申报程序》。
所谓 “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即铁矿石进口由代理方与用矿企业签订铁矿石代理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按合同规定执行。代理费用参照国际国内商贸规则惯例,经双方协商确定。
业内分析认为,长期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国内进口市场秩序亟待整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事关行业的重大利益,是大势所趋。
三、 “中国版”铁矿石价格指数出炉
2011年9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正式推出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以下简称CIOPI)。“中国版”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推出,对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来说,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旨在更科学、更合理、更真实地反映铁矿石价格变化情况,更好地为钢铁企业、矿山企业和贸易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该指数由 “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 “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部分组成,均以1994年4月份价格为基数,从2011年10月份起,该指数将按周对外公开发布。
四、矿山巨头首度主动下调矿价
2011年10月份,应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的要求,国际三大矿山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率先发来降价函,提出四季度不再执行原季度价,而按照当季的现货平均价格结算。这是国际矿山巨头首次考虑并采纳国内钢厂的意见,以铁矿石的实际成交价格定价。
从2011年9月开始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国庆节过后更是加速跌落,品位为63.5%的印度粉矿报价一度跌至165美元/吨。根据淡水河谷的四季度铁矿石报价,接近190美元的单位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的现货价格。与此同时,我国铁矿石港口库存量也站上了历史高点。截至9月底,中国主要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量已经达到968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1%以上。
五、钢铁工业 “十二五”规划出台
2011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 《钢铁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钢铁由此成为几个工业大类中最先发布 “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行业。
作为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 “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详细部署,结构调整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更加注重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化规律相结合,从而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根据 《规划》,到 “十二五”末期,我国钢铁工业将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规划》还首次提出了 “峰值弧顶区”概念,认为我国粗钢消费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2020年,峰值约7.7亿~8.2亿吨。
六、钢材出口遭遇 “围追堵截”
2011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频繁遭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 “步步紧逼”,涉案金额高达5192万美元,仅武钢一家企业七个月内就连续遭遇4次贸易国的反倾销调查。
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品共遭遇5起反倾销调查,与机械产品并列成为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第二多的产品。2011年6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不锈钢管的反倾销初裁结果,涉案企业被裁定征收48%~71.5%的临时反倾销税。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 “围攻”之下,我国钢材出口也遭遇了 “过山车”。2011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出口增长较快,3月份一度达到488万吨的高点;但是从4月份开始,钢材出口开始步入下降通道,钢材出口量最低的10月份只有382万吨,比3月份减少百万吨以上。
七、淡水河谷最大运输船对华 “处女航”
据路透社报道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旗下的一艘全球最大干散货运输船于2012年初完成了奔赴中国的 “处女航”。业内消息人士证实,这艘名为“BergeEverest号”的货轮已经从大连港离港驶往新加坡,在新加坡补充燃油后将返回巴西。
据报道,该公司计划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铁矿石运输船队,并已向中国和韩国的造船公司订购了35艘巨型货轮,其中6艘已经交付使用。此外,该公司还从其他轮船公司租赁了十几艘货轮。
然而,淡水河谷挺进铁矿石运输市场的举动遭到了中国轮船公司和海运公司的反对,中国船东协会去年7月上书商务部,要求政府出面阻止淡水河谷控制铁矿石运输市场的努力。一个月之前,淡水河谷一艘满载铁矿石的货轮由于未获进港许可而被迫转道意大利。
八、利润难破3的 “魔咒”
受到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掣肘,去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一直无法突破3%的 “生死线”。
据中钢协统计:2011年1~11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8.07%。虽然实现利润总额小幅上升,但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55%,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业界普遍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和进口铁矿石价格高涨是导致钢铁行业低效益运行的根本原因。去年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同比上升10.7%左右;同期,我国钢铁企业因铁矿石涨价多支付237.62亿美元,是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总利润的1.84倍。
九、钢价走势 “前高后低”
2011年全年国内钢材价格波动不止,总体呈现 “前高后低”的运行轨迹。
上半年,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呈现波动运行态势,总体水平高于2010年。其中1~2月延续上年第四季度的上涨走势,3月份出现明显回落,4、5月有所回升,6月下旬以来又开始小幅回落。
然而,从8月下旬开始,钢材市场价格逐周回落。10月末与8月中旬的最高价格相比,钢材价格下跌幅度接近10%,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仅仅微升1.15%。
截至12月30日,全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69.5,比上年下降7.77%。其中,长材和板材价格指数分别为192.9和141.5,同比分别下降7.97%和7.45%。
十、进口铁矿石依旧 “疯狂”
与往年一样,去年的进口铁矿石仍然 “高烧不退”,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始终无法摆脱微利甚至亏损局面的 “罪魁祸首”。
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接近160.9美元/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47.9美元,涨幅为42.4%。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33425万吨,由于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多支出外汇超过160亿美元。按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5计算,增加钢铁行业成本约1041亿元。
去年1~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6.21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9.81美元/吨,同比上涨31.49%。
年度风云人物
朱继民:当选新一任中钢协会长
2011年2月下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宣布重大人事变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接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担任中钢协会长,任期从2011年到2013年。
1970~1997年,朱继民在鞍钢工作,历任技术员、组织干事、副厂长、总经理助理兼进出口公司总经理。1997~1999年,朱继民调职水城钢铁集团,历任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从1999年到现在,朱继民一直在首钢工作,历任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张晓刚:首位来自中国的国际钢协主席
在巴黎时间2011年10月12日召开的国际钢铁协会第45届年会上,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被推选为轮值主席,任职一年。至此,国际钢铁协会迎来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轮值主席。
据了解,国际钢协是全球最大的行业协会之一,旗下拥有近170个钢铁生产商(包括全球20大钢铁公司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钢铁行业协会及钢铁研究机构,其会员企业的钢铁产量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85%左右。鞍钢于2004年加入国际钢铁协会,担任执行委员会成员,也是第一家加入国际钢协的中国企业。
黄天文:央企掌门 “被免职”的背后
2011年5月,世界500强企业中钢集团突然易帜,原任一把手黄天文被免职,其职位由时任中钢集团副总裁、党委常委贾宝军接替。
在黄天文的带领下,中钢集团的销售收入从区区130亿元迅速增长至1860亿元。也是在黄天文的任期内,集团一度因与山西中宇、纵横钢铁等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合作项目,最终出现超过88亿元资金的 “黑洞”。
作为央企,中钢在海外投资领域也遭遇挫折。2008年,中钢以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100%的股权,拟新增铁矿石产量3000万吨以上,但该项目直到2009年仍然处于前期勘探阶段,由此带来的银行贷款利息成本与日俱增。
年度焦点企业
宝钢重组广钢计划 “变脸”
2011年8月22日,宝钢集团分别与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和广东钢铁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根据协议,广东省国资委不再以韶钢集团资产出资入股广东钢铁集团,广州市国资委也不再以广钢集团资产出资入股广东钢铁集团。
据透露,与最初制定的广东钢铁集团重组方案不同,宝钢将不再直接参与重组进程,而是通过转移产能、安顿职工,收购珠江钢铁部分设备等方式变相重组。宝钢重组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的原始方案确定为:宝钢以现金出资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分别以韶钢、广钢的国有净资产持股20%。但到目前为止,宝钢对韶钢和广钢的实质性重组一直进展缓慢。
山东 “两钢”重组尘埃落定
2011年11月10日,济南钢铁发布重组公告,济南钢铁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莱钢股份;济南钢铁向济钢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济南钢铁向莱钢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完成后,莱钢股份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存续公司济南钢铁更名为山东钢铁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后,济南钢铁产能规模将达1600万吨左右,较重组前增长60%。
12月22日,济南钢铁发布股权变更公告,西藏信托拟出资30亿元入股,山东钢铁持股比例由此降为70%。
首钢股份 “置入”迁钢
2011年11月19日,停牌一年多后,首钢股份的重组预案浮出水面,拟以首钢总公司下属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相关资产与首钢股份已停产资产及第一线材厂进行置换,置入资产的预估值约180亿元。
首钢总公司还承诺,未来三年内将推动下属首钢矿业公司注入首钢股份,以减少上市公司向首钢集团的关联采购。根据规划,首钢股份将作为惟一平台,最终实现首钢在中国境内钢铁、上游铁矿资源业务的整体上市。
河北钢铁自导自演 “增发”
2011年11月24日,河北钢铁发布公开增发方案,拟增发不超过38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0.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河北钢铁邯郸钢铁集团参与了本次增发的优先配售,以及网上申购和网下A类申购。在占增发比例最大的网下配售部分,邯钢以103亿元独揽24亿股,占本次增发发行总量的64.35%。
自8月份起,河北钢铁股价便一直处于4.28元/股的增发价之下。由于股价长期低于增发价,河北钢铁的增发普遍不被业界看好。事实上,由于邯钢 “包揽”了六成以上的股份,这场公开增发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自导自演的 “剧目”。
年度创新
“武钢模式”年降矿石成本9亿元
“去长协”化,实行长协矿和现货采购相结合;对长协矿 “定量不定价”采购,与供应商一对一谈判;错峰采购;推行品种串换,以高性价比矿石替代高价进口矿……这些就是武钢独具特色的铁矿石采购模式。
依托错峰采购,武钢2011年3、4月购买粉矿近30万吨,直接降低成本860万元。凭借品种串换,武钢采购了191万吨低价超级火箭粉和特殊火箭粉,仅此降成本近2亿元。在购买长协矿时,武钢通过一对一艰苦谈判,力争优惠条件。在 “去长协”化的实践中,武钢10月份曾推掉两船长协矿,采购现货矿,由此降低成本10%。据测算, “武钢模式”可使武钢2011年全年矿石采购成本降低近9亿元。
宝钢荣获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
长期以来,宝钢坚持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技术创新道路和自主创新体系,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基地,进入了世界钢铁行业先进行列。
2011年下半年,宝钢成功中标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主力支干线——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线项目二标,将承担逾5万吨X80管线用厚板供货任务,这是继前年中标该项目一标后,宝钢再次中标。随后,宝钢国际商贸公司又中标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配套相国寺储气库项目,并成为该项目大口径高钢级无缝管线管的惟一供应商。
太钢轧出全球首支W型钢
太钢不锈钢钢管公司研发出全球第一支使用挤压机生产的W型钢,产品主要用于核电裂变反应堆的管道支架,填补了世界空白。
W型钢作为AP1000第三代核电站汽轮机发电余热排出换热系统的支撑件用钢,不仅热轧成本较高,而且厚壁材料的焊接难度较大。太钢自主开发生产工艺,利用60MN挤压机的设备优势,不断优化加热工艺和挤压工艺。此次W型钢的研制成功,使太钢不锈有望成为核电工程用高端挤压性W型钢的国内首家供货商。
钢铁创新成果助推 “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搭载着多项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成果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升空。其中,搭载 “天宫一号”全新改进型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其火箭尾喷管关键材料——GH3600精细薄壁管由宝钢制造。
执行 “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火箭推进器,1、2级火箭连接器和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等多个部位,大量采用由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黑色金属材料、专用磁钢材料和航空用管材等产品。此外,东北特钢集团为“天宫一号”和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提供了多种高端特殊钢材料,包钢稀土院研发的稀土永磁产品也应用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本报记者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