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国际化进入全产业链合作阶段
稿件来源: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奇瑞来说是国际合作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奇瑞与世界知名厂商合作的消息纷至沓来。2011年4月,奇瑞和拜耳材料科技成立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11月9日,奇瑞与法国法雷奥集团签署合资协议;12月13日,奇瑞与韩国SK电讯联合组建 “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011年,奇瑞与全球5家世界500强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涉及到了材料技术、汽车软件技术、内外饰、汽车照明和网络应用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领域。通过这些合资合作,奇瑞正加速融入到世界一流的汽车产业链体系中来,对中国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自主品牌:从单纯技术创新阶段进入体系创新和品牌提升阶段
曾几何时,自主品牌在国人眼中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型。而如今,随着以奇瑞为代表的领军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断积累,其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整个产业链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同时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主品牌企业已从单纯技术创新阶段发展到体系创新和品牌提升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自主品牌必须通过进行自主创新,以实现“技术原始积累”,才能跨入世界汽车工业的门槛。作为国内自主创新的代表企业,多年来,奇瑞重点选择那些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的核心技术作为突破口,在发动机、底盘、自动变速箱以及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系统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让业界刮目相看。目前,奇瑞已经掌握了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和TGD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高端发动机、CVT自动变速箱,以及ESP、EMS、CANBUS等国际前沿电子控制技术,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截至目前,奇瑞累计申请专利6626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595件,居全国汽车企业第一位。 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奇瑞实施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零部件企业抛来合作的橄榄枝,奇瑞的国际合作步伐也因此进一步加快,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1年9月22日, “奇瑞国际汽车明星企业特展”在芜湖拉开帷幕。此次展会上,包括采埃孚、海拉、蒂森克虏伯、本特勒、博泽、马勒和李尔等全球23家极负盛誉的世界级零部件企业向奇瑞展示了它们最新的前沿技术,并寻求相关合作机会。
全产业链合作为体系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曾表示,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任何企业都不能闭关自守,都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取得成功,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通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在全产业链展开国际合作,才能全面提升自主品牌企业的体系创新能力,为自主品牌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助力。 2011年,奇瑞与德国拜耳的合作便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公司之一,德国拜耳材料科技早在1967年,就研发出由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泡沫体合成的承载式车身平台,在汽车复合材料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早在2000年,奇瑞便开始了对于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研究范围涵盖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材料,镁合金、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等。2011年4月,双方联手成立 “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合作研究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同时涉及聚碳酸酯玻璃、新能源电池外壳、降噪和吸声材料等前瞻性领域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一次围绕促进材料创新和节能型汽车大批量生产而展开的“一次广泛而全面的合作”,对于奇瑞及国内发展节能型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与拜耳之间的合作,2011年,奇瑞还与富士通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嵌入式软件系统及Telematics;与麦格纳集团合作开发、生产汽车内外饰件;与伟世通—汉拿合作开发汽车空调系统;与法雷奥合作开发和生产汽车照明系统;与韩国SK电讯联合组建“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等。如此广泛的深度合作,是奇瑞整合全球优势资源,进行全产业链体系创新理念的实践,对于奇瑞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王 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