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2011先扬后抑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有关2011年机床行业运行情况统计数据刚刚出炉,记者就专访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在对数据的解读中,记者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总体增长掩盖后期市场下滑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全年增速可观,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606.5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销售收入6424.9亿元,同比增长31.1%;出口8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390亿元,同比增长30.6%。 吴柏林表示,我国机床行业产值预计仍将保持世界第一。虽然国际权威排名数据尚未公布,但是,日本、德国已经公布了2011年度本国机床行业增速,均在10%以下。同时,我国也仍保持着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的地位。 2011年上半年,机床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延续了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投资规模缩小,机床市场也出现下滑。2011年5月份以来,全行业新增订单环比下行趋势明显。8月份,部分重点联系企业新增订单比2010年同期降低51.1%,比7月份环比下降了34.8%。 其中,低档产品和重型产品市场下滑尤为突出。从企业运行情况看,进入下半年后,大路货订单减少,付款速度慢了,个别用户甚至要求退货。吴柏林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协会重点联系企业报表看,过去,重型机床企业手持订单往往超过其一年产能,中小型产品企业手持订单往往超过半年的产能。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好点的企业也只有半年的订单在手。
结构优化仍未满足市场需求
2011年,我国金切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9亿元,同比增长23.1%;金切机床产量85.99万台,同比增长15.1%。其中,数控机床25.7万台,同比增长20%。 而成型机床完成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6%;成型机床产量23.8万台,同比增长0.9%。其中,数控机床产量1.5万台。 综合金切机床和成型机床两个行业发现,去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9亿元,与上一年度的1686亿元相比,增加了26%。同期,该行业产量为110万台,同比增加13%。 吴柏林表示,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工业总产值增速是产量增速的两倍,可见该行业单台产品价值有明显提升。而单台产品价值一向被视为机床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晴雨表。 过去十年,除了2009年我国机床行业单台产品价值与上年度相比有所降低外,其余年份均出现逐年递增的现象。这说明机床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同时也说明市场需求水平提高。目前,尽管市场回升迹象并不明显,但是高档产品和专机需求有增无减。 尽管如此,国内机床企业的进步速度仍赶不上市场需求。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达到202.9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远远高于国内企业26%的增幅。 这个现象充分暴露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水平在迅速提高,远远高于机床企业发展速度。尽管我国机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显现成效,但仍然赶不上市场需求的提升。这同时也是我国机床行业市场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矛盾。从进口的产品种类来看,绝大部分是中高档产品,这说明国内的中高档产品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尽管现在产品空白已经基本没有了。
外资凶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回首2011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外部看,欧债危机的持续加深、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上的重新回归,贸易保护的悄然抬头;从内部看,出口形势日益严峻,能源、高铁等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停建或缓建等,这一切都为2012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平添了更多的变数。 吴柏林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机床工具行业将终结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但也不会一蹶不振。预测201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能有15%左右的增长。现在,有的企业开始出现回升,但迹象不是十分明显。 201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同比增长40%,而国产机床同比增长26%。尽管基数不同,但可以推断,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略有下降。 可以反证这一论点的是,很多外商准备在中国增加投资,天田、德马吉、牧野和马扎克都有动作。外商重点投资中国,将加剧国内机床市场竞争,未来形势相当严峻。 吴柏林认为,虽然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已初具规模,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相对滞后;二是发展方式偏重于规模扩张。现阶段机床行业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其主要矛盾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与行业供给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全社会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意识空前提高,在增长速度回落和全社会调结构、转方式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加速升级,这也必然带来对制造装备升级的需求。这点从2011年的进口统计数据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证。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但这两方面的增长动力已经明显下滑。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增长将会减缓,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增长也将趋缓。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行业由大变强的任务已变得刻不容缓。(本报记者 胡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