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产业升级应有之义
稿件来源:本报讯
加快转型升级,是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主动求变的关键阶段。环顾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我国成功实施30年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内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这其中,以消费为主的内供升级是核心内容,而自主创新是中心环节。 众所周知,在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地位从未被动摇。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投资的年均增速达到25%~28%,即使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高增长势头依旧不减;而同期国内消费增长率只有10%左右,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48.4%下降到2010年的34%。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大内需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握主动。 “十二五”期间,外部需求可能持续萎缩和波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而且将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社会代价。 扩大内需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现实的切入点。扩内需的关键在于升级国内消费需求,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内需的重要举措是以发展服务业以扩大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旺盛。今年前十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据预测,未来我国消费内需将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内消费增长空间令人期待。 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是基础,也是重要支撑。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利润的分享权。在后危机时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长期以来,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缓慢、关键共性技术缺失等瓶颈问题,导致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行业长期受制于人。 为改变被动地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却不是一劳永逸的。日韩等国的实践充分证明,一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技术基础之上,更何况,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关键是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进步的趋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事实证明,在技术投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华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0%,2010年研发投入达到165.6亿元,申请国际专利1600多项,在全球电信市场 “大萧条”的背景下,华为的销售收入依然保持了24.2%以上的高增长。 有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同样不可或缺。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的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70多项配套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这些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一些政策尚未真正落地。 现阶段,完善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环境刻不容缓。用发改委体改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梁的话来说,国家统一的产业政策应该把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政策实实在在地变成条文,真正落到实处。这其中,只有政府、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形成合力,众志成城,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