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市场萌动 6类新材料受青睐
稿件来源:本报讯
历时2年,实地调研了10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规划编制的行业专家超过800人次。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印发了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 根据 《规划》,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告诉记者,编制新材料产业规划在我国尚属首次。 《规划》在加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衔接的同时,注意了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关规划的协调。
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
综合考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他战略性产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保障能力和材料换代等五个方面提出了 “十二五”期间的定量目标。高云虎表示,总体上看, 《规划》目标强调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既注重产业规模增长,又关注发展水平的提升。简单说明一下目标中的几个关键数字: 关于产业规模。由于新材料范围广、品种多、产业边界相对模糊,一直以来对产业总规模的统计并没有准确数字。通过大量调研分析,经过分领域、分品种统计得出,2010年产业规模约6500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20%的数据。考虑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新材料产业将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培育,产业规模势必快速增长。 《规划》提出了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 关于保障能力。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自给率不高,粗略统计,目前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约50%左右,部分关键材料甚至完全依靠进口。尽管 《规划》提出的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目标值是50%,低于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目标值70%,看上去似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的目标定得较低。但考虑到一些关键材料目前国内仍属空白,短期内大幅提高难度较大,因此达到50%的这一目标实际上是具有标志性的。 关于材料换代。为了促进新材料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 《规划》提出要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并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下一步,将从产品发展阶段、技术来源情况、市场需求规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具体品种,多渠道推广实施。
六大发展重点明确
《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6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多个新材料品种,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各不一样。为此,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战略意义等因素, 《规划》根据各领域特点,参考材料分类方法,将6大领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重点方向。 高云虎表示,立足于发挥已有优势,加快弥补薄弱环节,提高材料保障能力,对每个重点方向, 《规划》均从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环节对其发展途径、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关键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当然,规划文本也无法一一详尽每个重点产品,为此,还组织编制了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 (以下简称 《产品目录》),筛选了400种重点产品,并对有关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高云虎指出,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例,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生产线,在单线产能、生产成本、单位能耗与产品性能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装备没有取得突破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如 《规划》提出的饱和蒸汽牵伸、宽口径高温碳化等装备,均是目前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装备之一。 《规划》根据各领域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一批拟在 “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的技术和装备,共涉及90多项关键技术、40多种核心装备,以专栏的形式归纳在 《规划》的发展重点中,在《产品目录》中也提出了一批技术装备。“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要高度重视技术装备问题,争取有所突破。
依托十大工程
高云虎表示, “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突出解决一批应用领域广泛的共性关键材料品种,提高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了十大工程: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规划》从指导整个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角度,围绕 “十二五”发展目标,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产品、技术和装备。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聚焦和提炼规划重点,突出解决一批应用领域广泛的共性关键材料品种,经过充分征求各方意见, 《规划》提出了10项重大工程。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着眼于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从材料开发、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技术装备、平台建设等角度逐一明确工程内容,量化具体目标,具有较强操作性。 高云虎表示,这些重大工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支持的重点,“十二五”期间,要多渠道、全方位推动落实。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各项工程内容,将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明确组织形式,落实到具体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策合力,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等政策的引导作用,选择一批产业化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能够迅速形成规模化发展的项目集中支持。(本报记者 陈祎淼)(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