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首先应转变方式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与此相对应的两个特点也很容易发现:首先,随着竞争水平和自身实力的不断提高,实施国际化战略,到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整合资源已成为业内强势企业目前所积极致力的。其次,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程度,那就是几乎没有什么是生产不了的,即便是代表着装备制造领域最高水平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不过,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行业每年的进口量也高达上千亿美元。而这其中最大部分当属关键零部件。 应该说, “重主机,轻配套”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能力的提高。 “代工”仍然是行业的主要生产模式,特别是涉及到高端装备部分更是如此。而在国内外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当下,当产能受制于外部因素无从发挥时,当企业效益受制于这些外部因素,而变得不可确定时,原有结构的缺陷使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变得必要而急迫。 事实上,呼唤解决 “轻配套”的声音在业内何止发出了几十年!但是,在一个几无变化 (当然主要是指在发展理念方面)的体系内,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像解开歌德巴赫猜想一样困难。 不过,好消息是有关部门似乎已从行动上体现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意愿。据统计,近三年来,仅在液气密行业,发改委、工信部批复下达的投资就已超过100多亿元,是前11个五年计划投资规模的总和。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以往对这一领域的投入是多么的欠缺,而另一方面,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使这些来之不易的投入真正发挥作用。 在笔者看来,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关键零部件的水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关扶持政策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四个方面有必要给予重视:一是政府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基础性研究、共性技术研究的缺失或者是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在整个装备制造行业的能力提升。最典型的是,目前国内几乎不能提供符合生产高端液压件的原材料。而这显然不是行业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液气密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产业,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因此,深厚的产业背景不可或缺。简单的资金投入和收购整合所承担的风险也许将高于成功的几率。三是液气密行业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企业个体规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作用,而不是分散使用,搞 “平均主义”,导致投入沉淀,在操作层面颇具考究。而让这种投入更好的起到杠杆作用,对行业进步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就更需要在机制方面的创新设计了。四是应更好的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尽量减少行政管制对产业的人为干预,特别需要防止出于对所有制偏好的简单操作,让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搞“扶贫救济”。 常言道:出门在外,欠了债早晚总是要还的。如果说,目前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开始体现出了一种补偿诚意的话,那么,以新的方式讲求效率显得更为重要。(纪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