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车规范运营体系是当务之急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从校车的安全事故来看,校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运营不规范这个层面,超载、逆行、无照驾驶、黑车运营等等都是运营问题。目前舆论和媒体过多的在炒作校车产品和校车标准,实际上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校车标准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要解决校车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校车运营的行为规范。”这是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秘书长佘振清在2月15日召开的2012年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上的一番话。 情况确实如此。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0~2011年发生的14起特大校车事故中,86%的事故原因都与校车不规范运营有关,其中有5起事故发生的主因是把微面、三轮摩托等黑车当作校车用,并伴随超载现象;有3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或监管人员把孩子遗忘在车上;有2起事故源于超载、超速行驶,还有2起事故的原因是司机违规驾驶,其中一位校车司机竟有长达10年的吸毒史;仅有1起事故是因为车辆本身原因造成。 那么如何规范校车运营,提高校车安全性?建立完善的运营法规、明确运营主体与资金来源、驾驶员选择与培训、现有试点经验分享与推广缺一不可。
建立校车法规体系
“我认为,校车法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3个层面,除了校车产品标准,还应该有校车运营标准与法规,同时 《校车安全条例》也应尽快出台,让校车运营有法可依。”佘振清告诉记者。 目前,校车新国标征求意见阶段早已结束,并已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讨论与审查,可能于近期公布。但是,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却并没有降温。一则很重要的建议是,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应该一致。 “比如,政策过渡期,征求意见稿为3年,GB7258却为25个月;专用校车的适用范围,GB7258为小学生和幼儿园,新校车标准却界定为中小学生。”一位业界专家表示。 将于近期出台的还有 《校车安全条例》。该条例被很多人寄予厚望,认为它可以让校车运营有法可依。最直接的是,它将规定我国校车使用许可制度。这将是一道门槛,在新增校车时,那些安全性能不符合规定的 “黑校车”将被禁在门外。 当然,问题也接踵而至,在运校车怎么办?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在运校车已有28.5万辆,其中只有10%是专业校车,至少有25万辆需要在短期内更新。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运校车不能停运是一个大前提,不然会造成混乱,这是国家高层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这些车辆多多少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都需要及时更新。”佘振清表示。 为此,佘振清建议,建立校车运营标准与法规,保障校车在具体运营中的安全。他说: “为什么要开校车?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民生问题,本身的弹性空间较大。何种情况下可以开校车,何种情况下必须开校车,也应该要有明确的规定。”
明确运营主体与资金渠道
关于校车运营,焦点的问题是 “运营主体与资金来源”。这在 《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条里虽然有规定,即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但显然不够明确。 问题一,校车只在上学和放学时运营,暑假和寒假还有可能长时间闲置,其营运主体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的校车营运公司、公交公司、客运公司,都面临经营效率的问题。因此,国家财政支持多少?地方财政支持多少?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支持? 问题二,有些地方很困难,地方财政不足以解决校车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也是义务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地方财政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要他们拿钱来投入校车,实在是过于奢侈。如果这些地区的校车经费也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可操作性不大。 “如果按照100万辆校车来测算,购车经费约3000亿元,每辆校车每年的营运成本大约10万~15万元,也就是说每年还需要投入1000亿~1500亿元,如果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很难保证校车营运要求。因此,经费问题是需要明确的最大的问题,包括购车、营运、驾驶员培训、行政管理、校车安全执法等等,我曾建议国家开征 ‘校车税’,彻底解决校车营运和管理的经费来源。”佘振清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校车的运营、管理主体是学区,经费开销也由学区来负担。美国学区是州对教育实行管理的工具,是美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是直接经营和管理学校的地方公共团体。地方学区有权征收税金,为学区内各中小学配置教育资源,它的财政独立性使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而在国内,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式。比如在重庆:首先,现有校车将全部淘汰,换上3000辆全新安全校车;其次政府统一配置校车到学校接送学生,主城区由市公交集团负责,非主城区由市交运集团负责,校车将按照公交模式来运行,相近的学校可能共用校车,保证学生都能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坐上校车;再其次,在国家校车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自创了包括破窗逃生装置、停车指示信号、防爆油箱、防扎防漏轮胎、自动记数系统、隔热阻燃垫、黑匣子、防碰撞报警系统、安全门、安全天窗、360度补盲镜在内的十大新标准。
驾驶员安全培训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中国,校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驾驶员的违规驾驶或对孩子“监护”不到位。与普通驾驶员相比,校车驾驶员除了要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和规范的驾驶行为之外,还需了解孩子的行为,并行使部分 “监护”职能。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找到合适的校车驾驶员实在有点难。 一位县级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他认为校车在县、乡镇很难做起来,驾驶员问题是首要难题。他说: “专职的、经验丰富的司机在我们这里是稀缺资源,他们去开大货车、大客车,一个月挣五六千元,还管饭管烟,你让他来给你开校车,不大可能;找稍微年轻的我们又不放心,缺少驾驶经验是一方面,管理孩子也不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据纳威斯达中国区总经理陆昕介绍,在美国,校车驾驶员多是一些退休的老师、警察等专业人员、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主妇等。他们在就业之前要通过详细的背景调查,包括是否滥用酒精、毒品等;在上岗前都必须接受有关学生行为管理的培训,对于学生上下车及具体流程进行培训;还要接受医疗急救的培训,以防在出现事故、学生出现受伤或其他情况后,在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先采取一些必要的救助手段;同时上岗以后,会经常性地做不定期驾驶记录的调查,是否有违规,如有违规会有相应的责罚。 “同时,驾驶员还要接受反恐方面的培训,在我国,反恐主要指的是针对学童的暴力事件,我相信这在我国也将会慢慢有所涉及。”陆昕说。 陆昕告诉记者,美国相关法规还规定,每天在校车发车之前,驾驶员都必须对发动机、变速箱、油路以及刹车系统做统一检查,这也是为什么长头校车在美国这么流行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校车运营法规是由各个州、各个学区分别制定,但是各个州之间会定期沟通交流,每隔5年,他们会和联邦的技术代表、立法人士、学区代表在一起开会,校车厂家代表也会受邀参加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报记者 芦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