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需求变化 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稿件来源:本报讯
当今世界发展与变革伴生而行,更趋复杂的市场环境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刻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战略目标。国务院于日前正式发布的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将有助于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
转型升级利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国内、国外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为我国进一步实施 “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 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放缓,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 “再工业化”战略,全球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关税、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手段实行贸易保护,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有所增加。如在2010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58起337调查中,有19起调查被诉方涉及中国企业,不仅包括钢管、轮胎、皮鞋等一般产品,也涉及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 未来一段时期,世界各国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加上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国家战略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从目前看,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了较好基础,但是在更多领域的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相应技术来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当前,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发展不断突破时间、空间及终端设备的束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的变革。随着全球化生产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更多业务向境外转移,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同时,发达国家纷纷利用信息化和技术优势,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环节;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何加快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是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转型升级是由大变强的客观要求
未来我国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多年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要素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从能耗水平看,目前我国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大约占世界的一半。 从资源保障看,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未来一段时间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尽管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降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生态脆弱、环境恶化问题仍十分突出,与建设 “两型”社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资源刚性需求将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 “倒逼机制”,也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行业结构看,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如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足40%,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从技术结构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从空间布局看,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 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还将面临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长期以来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日渐削弱。因此,加快实现由低成本比较优势向产业创新竞争优势的转化,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压力不断增加之时,应该看到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也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重要契机。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将较大地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工业行业期待,随着 《规划》的不断贯彻与落实,我国产业结构能得以加速调整,国际竞争力能得到不断增强,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本报记者 杨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