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通一光伏新能源企业职工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 (资料图片)
2011年,江苏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规模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规模双过10万亿、利税过万亿,实现了 “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工业增加值居全国之首
江苏工业 “十二五”顺利开局,工业经济可圈可点。一是主要指标取得新突破:产销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10.9万亿元和10.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034.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以上,总量占比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3.8%;利税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百亿工业企业 (集团)突破100家。
二是运行质量得到新提升。全年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生产、销售、效益协调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全省414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16.1亿元,增长24.1%。
三是转型升级获得新进展。三大区域呈现出南稳中平北快发展格局。全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3.8%和17.7%。三驾马车拉动总体协调。
四是后续发展增添新活力。全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3773.3亿元,增长20.4%。
五是多数行业登上新台阶。装备制造业产销规模首超4万亿元,增长26.2%,占全省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2%,占比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1年,江苏全省新兴产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比重稳步提高,投资依然强劲,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全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产值、销售分别达27476.6亿元和2609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5.3%和24.4%,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1.6个百分点;产值增长30.9%,高于全省工业5.4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6.4%,高于全省工业2.3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3206.1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23.3%;增长32.4%,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幅12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占全省新兴产业15.2%,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增长37.2%,高于全省新兴产业增幅6.3个百分点。受产能过剩、外需减弱、价格大跌、 “双反”调查等影响,太阳能光伏、风能生产增幅快速回落。
新材料产业稳中有升。2011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继续保持新兴产业总量第一,占比达37.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增长33.2%。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分别增长38.9%和18.6%。信息化学品制造增长1.1倍。光学玻璃制造、人造纤维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产值均增长五成以上,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产值增长34.1%。
节能环保产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增长19.1%。
医药产业增速加快。2011年,全省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完成产值增长25.4%,增幅略高于全省规模工业0.4个百分点。医药产业产值、销售均增长27.6%。生物技术产业产值、销售均增长23.3%。
软件和服务外包高位运行。2011年,全省软件和服务外包完成产值增长37%,高于新兴产业增幅5.9个百分点。
传感网产业较快增长,走势趋稳。2011年,全省传感网产业完成产值增长36.6%,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六大举措强化转型升级
为强化转型升级,去年江苏省采取了六大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运行调节成效显著。强化工业经济旬调度、月分析制度,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出前瞻性政策建议。面对生产要素供应不断趋紧,电力平衡存在较大缺口的新情况,提前部署全省煤电油气运迎峰度夏、度冬工作,指导各地抓好有序用电,着力稳定成品油供应,有效调剂天然气资源,加强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综合协调,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赢得了主动。
二是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组织实施 “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十百千亿企业”培育计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模发展跨越发展上升级、制造业企业在高端发展转型发展上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速发展联动发展上升级。积极开展新技术开发、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研制开发46项国内和省内首台 (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组织实施69个重点产品质量攻关项目,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 “三大工程”。实施 “百项千亿”技改工程,突出抓好 “四个百项”计划 (100项新开工、100项续建、100项竣工、100项效益跟踪),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
三是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省经信委提请省政府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与13个市政府签订 “十二五”和2011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是两化深度融合步伐加快。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实施意见, 《江苏省信息化条例》、《江苏省政府信息化服务管理办法》将于明年正式实施。继续推动南京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省级两化融合载体建设,完成2011年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认定。启动实施企业信息化提升“百千万”工程和万家数字企业创建活动,分行业召开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典型案例现场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安全等方面信息化集成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制定加快推进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顺利完成国家三网融合第一阶段试点工作。
五是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地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省政府 《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各类中小企业服务载体,继续开展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认定,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六是增量培育不断强化。完善新增长点要素以及难题会办、定期监控、集中服务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增长点项目在建设和产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新增长点项目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全年805个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 (产品)竣工投产率达100%,新增销售亿元以上的省级新增长点项目达713个。名牌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新增销售达年度监控目标的180%;包括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物联网和节能环保在内的239个新兴产业项目 (产品)新增产值、销售和利税占省级新增长点增量的30%左右。(本报记者 承毅铭 通讯员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