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参加 “体制创新与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现场讨论互动,从左到右分别是缪雪中、安庆衡、曾庆宏、席建国。
2月27日,由汽车商报主办的“创领新 ‘制’ 展拓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体制与机制创新高峰论坛”在京开幕。与会来宾展开了一场关于新形势下汽车产业体制如何创新的头脑风暴,而风暴的焦点就是被业内喻为 “开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新模式”的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此次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席建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广州汽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广汽吉奥董事长曾庆洪,广汽吉奥总经理缪雪中等发表了演讲。
汽车产业在体质创新中谋变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以下简称 《规划》),再度要求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以往不同的是, 《规划》给出了明确指标,指出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需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按照 《规划》的定义,所谓 “集中度”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产业集中度。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体制改革。
毫无疑问,上述消息均为汽车产业实现体制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间,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增长方式等要求被不断提出,产业兼并重组结构调整也不在少数,但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寰球汽车传媒集团总出版人、汽车商报总编辑吴迎秋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到了一个必须触及,必须认真、细致探讨的时候。
对此,董扬也深有感触。 “过去我们讨论汽车的发展问题,很多 (集中)在政策层面、在技术层面,在体制层面的很少。”他表示,在建成汽车强国的过程中,对汽车产业体制问题的讨论是必要的。
以优势互补为前提的“国企+民企”合作模式 在汽车产业为数不多的重组成功案例中,广汽与吉奥的合作被看做是国企、民企合作的 “破冰之旅”,也为新形势下的汽车产业体制创新提供了一条思路。
尽管 “国企+民企”的合作模式并不是全新概念,但真正实现起来也绝非易事。据保育钧介绍,截至2011年底,国内民营企业有965万家,注册资本金是25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注册资本金不到300万元。相较注册资金动辄百亿元的国有企业来说,这种规模的不对等是二者资产重组的一个重要障碍。保育钧认为,如果民营企业的实力不够,参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然而广汽和吉奥是如何打破这种实力悬殊的隔阂,走到一起的呢? “广汽吉奥走到一起,不是数字的叠加,也不是政府行为,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缪雪中这样概括。
的确,广汽与吉奥的结合是以二者优势互补为前提的,而非政府 “撮合”。曾庆洪表示,吉奥为广汽带来了灵活的体制、长三角的优势地域以及产品线上的互补;而缪雪中则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单靠孤军奋战很难获得持续发展,“大广汽”的背景——资金、技术和管理,正是其长远发展所必需的。
与会专家认为,汽车民企是在国企的狭缝中发展出来的,因此对自身的独立发展有更多的坚守。而国企大集团一向自视为 “正规军”,对民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两种互为抵制的姿态和意识首先都必须放开,特别是国企要敢于引入民企的力量,以荡涤自身固化的机制。
作为广汽集团的总经理,曾庆洪一直在研究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常常扮演 “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从1997年广汽成立开始,1998年重组一直到2005年股份制的改造、2007重组广汽日野、2010年 8月30日广汽集团A股上市,都是体制创新的典型案例。
曾庆洪介绍说: “1997年,广汽年产不到1万辆,到2005年是24万辆,现在已经达到年产100万辆。2010年广汽集团收入1600亿元,今年预计是2000亿元。这证明我们走改革重组、创新变革做强做大的道路取得了成效。”他明确表示,现阶段工作重点就是广汽吉奥。
曾在国企夹缝中求生存的缪雪中之所以没有坚守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独立发展路线,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中,以吉奥自身的品牌和规模,很难在自主品牌领域有所作为。
广汽吉奥成立之初,对于广汽和吉奥如何实现国企和民企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不少人抱有观望和疑问态度,但一年来广汽吉奥取得的成果和展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足以化解质疑。以首款车型奥轩G5上市为契机,广汽吉奥在生产对应、品质保证、成本改善、服务优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质变。
缪雪中表示,广汽吉奥头两年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打基础,使管理往规范化方面发展,逐步优化供应链、营销商体系和内部管理关系,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暂时不追求销量的快速增长,2012年的销量目标也定在6万~8万辆。
公私合营——值得推广的体制创新模式
对于广汽吉奥模式的范本意义,与会嘉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安庆衡认为,在汽车整车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当中,广汽吉奥应该作为一种案例和启示。赵英则认为,广汽的机制能够通过和民营企业的联合而更加的灵活,双方可以在技术上进行互补和优化。
付于武则用 “绝配”二字来形容广汽与吉奥的合资。在他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不多,失败的则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广汽吉奥的合作模式成为值得借鉴的范例。一位国资委负责人更将广汽吉奥评价为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吴迎秋认为,就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而言,广汽吉奥这种将国有企业的 “实力”和民营企业的 “活力”优势相结合、发挥二者竞争优势的模式可能是探索的方向。他把这种特点归纳为 “三结合”,即 “国有+营、体制+制、实力+力”。由广汽集团和吉奥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恰恰是对上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纵观整个汽车工业,我国具备汽车(整车生产)资格的有144家,数量虽然很大,但实力跟国外的比起来还是差得多,且在竞争中付出了许多高昂的成本。因此,保育钧提出,国内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将会是大势所趋,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将来会转向混合所有制。
在本届论坛上,还举行了 《汽车商报》汽车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本报记者 谌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