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市场:繁荣时更需规范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的校车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50万辆、100万辆、150万辆或200万辆?显然,这是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然而,一致的判断则是,如果明确了校车法规与标准,明确了谁来买单、谁来运营,未来几年校车市场增长的空间将非常可观。 为此,大多数客车企业都十分看重未来的校车市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校车产品;一些大的汽车集团也纷纷加入到竞争中来,比如上汽大通、一汽客车、长安客车、陕汽集团也在首届国际校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校车产品;此外,美国纳威司达、蓝鸟等国外校车生产企业也积极地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校车市场将是一个 “群雄逐鹿”的战场。 在可预见的繁荣之时,也不乏担忧的声音。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秘书长佘振清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校车需求的逐步释放,进入产品公告的校车企业和产品还会不断增加,这是校车带给客车行业的一种机遇,却也有导致校车泛滥的风险。 “比如,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资本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技术能力一般,售后服务网络也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本来已奄奄一息,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校车供应商。”佘振清说。 市场很大——100万辆的校车需求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2012年,我们判断客车市场将有12%的增幅,其中,校车的销售增量有望达到1~2万辆,将导致行业增幅提高约4个百分点。”佘振清在预测2012年客车市场情况时做出以上判断。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2年1月,中国校车销量达到了1652辆,这约等于2011年全年校车销量的四分之一,是1月份客车市场的惟一亮点。从销量结构来看,校车主要集中在6~9米区间,市场份额约为85%。其中,6~7米校车销售691辆,占41.83%;7~8米校车销售409辆,占24.76%;8~9米销售 297辆 , 占17.98%。从企业表现来看,宇通客车销售667辆列第一,东风客车销售194辆列第二,长安客车销售182辆列第三。 而谈到中国市场的校车需求量,目前的状况可谓 “众说纷坛”。佘振清认为,校车需求量在100万辆左右基本可信。原因一,如果按照美国目前的运营数据来测算,我国的校车需求量为106万辆;原因二,根据部分企业的市场调研,国内每个县的校车需求量约在300~500辆,全国约有2800个县市,这样算下来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约在100万~150万辆。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在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上也表示,目前中国有9000万名学生儿童需要乘坐校车,专业校车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万辆,每年的更新需求也将达到15万辆。 如果每辆校车价格以中间值30万元来计算,乘以100万辆,那么得出的数据是3000亿元,加上保养维修及其他费用,这样全国校车市场总规模将不会低于4000亿元,这对各校车生产、运营企业来说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逐步释放——扩大试点 逐步更新现有营运校车 虽然国内校车需求量很大,市场规模也颇为诱人,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的校车市场还不成熟,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是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逐步释放出来。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界变量与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影响校车的实际销量,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标准的变化以及校车资金的解决都会影响到校车市场。 “校车市场也是政策性的市场,目前国家各种条例正在制定中,最关键的校车采购和运营也没有确定方案。我们认为只有各种政策明朗以后,才知道需求是多少。目前从学生的保有量等推算100万辆的市场需求不一定是真的需求,还是一个虚的数字。”宇通客车副总工程师吴晓光日前对媒体表示。 佘振清也表示,甘肃校车事故是校车市场 “热启动”的催化剂。校车的市场空间很大,但不会一步到位,具体来看,校车需求的逐步释放有如下几条途径: 第一,扩大试点范围。他认为,目前国家确定的6个试点地区在覆盖面上不够,纵深上也不够,试点结果的参考价值相对较小。 “从覆盖面来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选择试点地区应有代表性;从纵深来看,大、中、小城市、农村、山区差别很大,应该有不同的校车配置方案。”佘振清说。 第二,逐步更新现有的运营校车。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在运校车已有28.5万辆,其中只有10%是专业校车,至少有25万辆需要在未来几年内更新。 第三,地方政府积极推行校车新政。从辽宁宽甸到浙江德清,从上海崇明县到山城重庆,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发展地域性校车,这将为校车市场的释放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此外,校车出口也不容忽视。 “校车需求是从国外首先兴起的,中国校车出口由来已久,比如,2008年中通向沙特出口1600辆校车,去年安凯又向沙特出口了800辆校车。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放大,专业校车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产品的进一步规范,校车出口将会成为客车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佘振清说。 防止泛滥——设置准入门槛 查询校车产品公告可知,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的近200种校车产品被列入公告。可以预见,随着校车需求的逐步释放,进入产品公告的校车企业和产品还会不断增加。佘振清指出,这是校车带给客车行业的一种机遇,却也有导致校车泛滥的风险。 第一,给校车规范化管理带来难度。“如果生产企业越来越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加上大家的技术实力、工艺水平、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将给校车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佘振清说。 第二,为恶性竞争留下了隐患。他指出,安全是校车的重要指标,参与竞争的企业越多竞争就会越激烈,恶性竞争,不择手段,很难避免出现以次充好、损害校车安全性能的情况发生。 第三,可能出现无法收拾的残局。“客车行业由于竞争激烈,每年都有企业会退出市场,近10年来,倒闭的、转行的、卖壳的、停产的客车企业已有近20家。企业说退就可以退,但是,卖到市场上的产品却不可能紧跟着企业退出市场,于是,售后服务失去保证,配件供应也找不到渠道,怎么能够保证校车的安全营运呢?要收拾这些残局,国家和校车运营商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佘振清解释道。 佘振清表示,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国家应对校车生产企业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有所要求。 首先,校车生产企业应具备底盘生产资质,因为对于客车产品来说,底盘是安全的基本保障;其次,应具有省级及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第三,客车企业年度销量规模应高于2000辆,具备一定的售后服务能力。 “三个条件都具备可以划为一类校车生产企业,三有其二为二类生产企业,三有其一应作为生产校车最基本的准入条件。”佘振清表示。(本报记者 芦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