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年产能已达到1800万台,但是除了深切感受到能源压力、拥堵、污染外,在汽车制造的自主技术能力方面却乏善可陈。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装备制造领域技术能力缺失问题的解决不能再停留在规划和口号上了。
事实上,在中国装备制造领域,产能过剩是产业最为典型的特征。对于规模和扩张的偏执,几乎使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压力,无论是小四轮拖拉机还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整个产业体系大多密集于产业链的生产与装配环节,而技术和服务能力这类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普遍薄弱。现在来看,短期内这种缺乏核心能力的制造体系,尚不会因为基本面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很难出现根本性的改观。
王金富认为,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已经于去年结束。但规划中所指出的 “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而且也看不到更多改善的趋势。大量企业仍过着靠 “天”吃饭的日子,单纯追求上规模,令不少国有重工企业已经到了闹 “饥荒”的境地。从现实情况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不仅必要,而且紧迫。但是,不改变发展模式,只重形式,不注重实际发展,不重视发展路径设计和措施的具体落实,装备制造产业仍然难以改变行动上的惯性。
王金富同时提到,目前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与发展自主产业之间缺乏明显的规划和协调性。在中国制造业已经成熟的产品上引入外资,并给予政府补贴的做法让人费解。在享受政府补贴的产品划分上,应该更加规范和细分,让一些市场急需、国内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进入,最重要的是,让中国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并在政府补贴等政策的支持下保持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从而实现较好发展。(本报记者 邓继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