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固基 振兴实体经济提案受关注
稿件来源:本报讯
核心提要
■ 这是全国政协史上第一次由多家党派团体共同合作提交提案,也预示着 “振兴实体经济”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 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 受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民营企业家们对于长期从事实业信心不足,担心碰到 “天花板”,因而缺乏做百年老店的愿望。 ■ 金融体系脱离服务实业本位、社会资本 “脱实向虚”、实体经济面临生存困境等问题已经显现。而2012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在于实体经济,要防止产业空心化。
一份名为 《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 (以下简称《提案》)引起了全国政协提案委的重点关注,这也预示着 “振兴实体经济”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记者了解到,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名提交的 《提案》已经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据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介绍,这是全国政协史上第一次由多家党派团体共同合作提交提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告诉记者: “3家联合提出就是为了增加提案的份量。” 《提案》建议,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难”务正业 根据对实体经济的调研,全国工商联认为造成当前实体经济困境有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种因素叠加使成本攀升,实体中小企业面临 “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的压力;二是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实体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大量民间资本变成游资热钱;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实体中小企业产能过剩严重;四是产业链上下游 “两极分化”,下游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不堪重负;五是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六是企业创新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能力不够,举步维艰。 全国工商联提交的 《重振事业精神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会书面发言深入分析了资本 “脱实向虚”的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导致存在“级差式”发展模式,资本市场的回报远远大于实业经营,投机空间加大,从而产生反常的投资回报泡沫。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入选中国30强的地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28.91%,而2011年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04%,低于2010年6.26%的水平,显示了中国工业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据调研,实体经济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高的8%,有的还不到1%。 二是钱荒、电荒、用工荒、高成本、高税费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中小生产型企业处境艰难,实业难做已成不争事实。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3.8万家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表示目前资金相当 “紧张”。由于正规渠道很难得到满足而转向民间融资,利率高出法定利率5~8倍,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浮约30%,用工成本上浮20%~30%。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不少企业只能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维护市场上打转,部分企业已经停产或半停产。 三是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加上垄断行业利益阻隔,社会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在资本趋利性和资产保值需求作用下,大量民间资本涌向民间借贷市场 “炒钱”,呈现 “高利贷化”现象。当前中小企业 “资金短缺”和民间资本过剩并存。获利颇丰的高利息信贷业务不仅吸引了个人资金,而且吸引了上市公司资金、海外游资、甚至部分银行贷款等,大量社会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加剧了金融风险。 四是受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民营企业家们对于长期从事实业信心不足,担心碰到 “天花板”,因而缺乏做百年老店的愿望。当前的融资与税收环境并没有给予生产制造企业足够支持,实体企业还面对着许多鼓励他们“不务正业”的引诱。 五是在中国蓝领被认为是很低的阶层,这样的文化理念是不利于工业发展的。实业需要很多扎实的基础,很多技工。而中国人受教育,都是让孩子离开生产岗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技工。 脱虚向实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金融体系脱离服务实业本位、社会资本 “脱实向虚”、实体经济面临生存困境等问题已经显现。同时,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 “赚快钱”的浮躁心态。辜胜阻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在于实体经济,要防止产业空心化。 为此, 《提案》建议,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当前要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导民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引导国企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防范国企过度扩张对民营中小企业形成 “挤出”效应。 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 “炒”经济的空间,营造让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产业链上游过度垄断和下游过度竞争造成的 “两极分化”。要限制投机暴利,努力遏制上游高利润企业将成本费用向下游中小企业变相转移,对垄断性行业和暴利性行业征收“暴利税”,并以此税为下游企业提供减税空间,为实体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 “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重振实业精神,要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要向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设备更新、节能减排等活动提供所得税减免、再投资退税等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转型升级。 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为此,要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发起人资格限制,积极培育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从无序的 “灰色地带”走向 “阳光灿烂”规范运作。加快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融资体系,让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