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项目由于赶任务,赶工期,匆匆规划设计,草草竣工验收,加之建设利润空间微薄,开发商追逐利益,偷工减料,其部分保障房的寿命可想而知。也许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后,即成为建筑垃圾。”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建议,产业化带动,把保障性住房建成长寿命住房。
目前,保障房项目纷纷得以上马,出现了高歌猛进的态势,可是在高速发展背后确有隐忧。据报道,河北省邻城县建设中的惠民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廉租房,出现楼基下沉的问题,北京的明 月湾保障房项目,出现多栋楼歪歪,最终不得不拆除重建,广西廉租房工程被曝光使用瘦身钢筋。
郭松海表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使用应该从长计议,应是长寿命住宅,依据保障房户型小,结构较为简单的特点,保障性住房易于率先融入产业化的理念和内容,实现标准化的住宅部品生产,推行公益化建造模式,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
时代要求以产业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规划设计要具有战略性与长远性,我国一些大城市,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的窘境,加之建筑工人的工资成倍增加,施工现场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这些都迫使我们要推进能够实现“四节——环保”的住宅工业化、产业化。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住宅产业化(工艺化)建设方式比传统建筑模式,可以节约木材消耗53.5%,节约用水36.4%,节约用电30.8%,减少建筑垃圾36.9%,同时也可减缓我国建筑企业的成本压力。
郭松海进一步表示,产业化 “可变空间”概念及其应用,为住宅长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我国大城市面临着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这导致保障性住房越建越高,许多专家对高层小套型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表示担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低收入人群也需要改善住房条件,套型可改造性至关重要,而产业化 “可变空间”的提出及其应用推广,就为住宅的长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为主,编写的 《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为该类住宅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法制依据。目前将保障性住房建成长寿命住房的条件已经具备。”
郭松海建议:一是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确定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的实施办法,在总结示范基地经验的基础上,选定一批保障性住房开发项目或旧房改造项目,优先推广应用新型住宅产业技术和部品,以此带动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的发展。我国还可以建立富有地域特色的CSI保障性住房产业化标准与技术体系。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由于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式建造小户型成品住宅,批量大、成本低、周期短,因而再以采用政府大订单式采购,其效率高、经济节省,鉴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经成为房地产发展重点,建议财政投入资金,用于住宅工艺化生产,建设公租房,以此示范引路,进而用于普通商品房建设上,推行住宅产业化并在规划财税土地上予以优惠条件。
三是建立保障性住房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研究建立标准化体系,建立住宅产业的数据统计与情报分析系统,推广经认定达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要求的项目,此外还可用于引进国外的住宅技术,结合我国 “四节——环保”的要求,创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住宅工艺新技术体系,对保障性住房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贷款贴息,以及专项事业经费等。(本报记者 孙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