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研究 委员建言企业技术创新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但成效一般,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创新差距很大。特别是对企业的研发关注很不够,缺乏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裁贾承造在两会期间小组讨论时表示。
企业未成创新主体
民建中央指出,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企业技术创新也存在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 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渠道不畅。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企业支持不够;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商业银行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企业抵押担保体系散弱,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体制上也不健全。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2009年,我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96%,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3%左右的投入强度。由于投入偏低,当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30.5%的企业开展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三是企业关键和新技术缺乏。不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严重依赖外方。 四是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紧缺。企业不仅缺乏创新型企业领袖,而且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
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表示,我国原创性的技术创新特别落后,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不够,大多数成果都是引进、消化、吸收。比如,我国飞机发动机尚做不到增压、增温,提升推重比,而在国外这些技术早就实现了,建议工信部考虑,加大对原发理论的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 结合工作实际,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万宝年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从我多年从事磁约束核聚变和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研究的艰难经历来看,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政策导向、原始基础的积累和合理持久的资源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航空技术中心副主任、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所长朴英表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预计未来投入总经费约8000亿元,其投入和产出比需要认真研究。目前,有关部门承担实施的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专项,攻关的型号庞杂,任务繁重,是一项需要长期试验积累的技术研究,但现有技术力量已力不从心,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建议在组织实施中,加强顶层设计,集中优势力量,科学周密决策,避免一哄而上。同时,相关承担企业应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在不影响正在研制型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力度,努力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道路。 贾承造最后表示, “总理报告中讲到坚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研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我非常赞成。”他建议:一是国家要加大科技创新规划,科学设置研发创新机构,科研机构不能只放到科研院和大学中,要放到企业里;二是政策上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依靠大型骨干企业把研发中心搞起来;三是科技研发考核体系要改,不能只看发表过多少文章;四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要更多地交给企业研发中心来做,努力形成一批在本行业领先的世界级研发中心。(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