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安
侯立安院士简介
环境工程专家,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徐州市人。我国特种污染防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军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为探索和构建我国特种污染防控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国家专利2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荣立一等功,获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张庆伟代表提交了制定 《室内环境污染防控法》议案。张庆伟说,通过一年的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装修材料80%以上不符合环保要求。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家庭装修甲醛超标,超标10倍以上的家庭占24.2%;一些大型公共室内场所检验出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20多种是致癌物质,由此造成的室内污染一般是室外污染的5~10倍。
目前,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人数为11.2万人,急症人数达430万人次。据统计,35%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以及肺癌等疾病都与室内污染有关,而且受害最为严重的是1~5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达85%。
针对日益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工业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二炮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侯立安。
中国工业报:您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人居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就,您怎样看待当前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工作?
侯立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建建筑大量涌现,各种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人造板家具大量进入室内,由此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已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人们在盼望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问题也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6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对环保行业作出专门批示——“关注居民身体健康应引起重视”,此后,国家相继颁发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一系列相关标准和法规。国家 “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室内环保的课题项目和经费投入都超过 “十一五”规划,今年 “PM2.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说明政府高度重视空气污染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关注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问题,国内一些学术团体以室内环境污染为主题,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民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虽然晚于发达国家,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过去的十余年,我国关于室内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研究、技术设备研发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但客观地说,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还没有得到系统控制,由室内装饰装修以及家具造成的污染还比较突出;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净化材料和设备有待研究开发;我国多数从事相关研究的单位学科相对单一,难以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机理、健康效应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难以为国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应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努力从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技术等方面为解决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提供有力保障,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室内环保之路。
中国工业报:目前国内室内空气净化产品有哪一些?这些产品是否可应用到您所研究的领域中?
侯立安: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消除技术,国际上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型吸附材料、无机功能性材料、光催化材料、低温催化材料、多孔载体材料等方面,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联合国馆采用了赛路美空气负离子发生技术,它能够提供负离子空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大有裨益。
实际上,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相对应的各种净化技术也不少,但都存在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传统的净化技术较为成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新技术的发展则还不成熟,成本较高,且可能存在副作用和二次污染。常用作吸附材料的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中,但存在运行阻力大和吸附剂寿命有限的缺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改进上。此外,活性炭性价比目前还比较低,也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对先进的单一或组合技术进行创新研究,探索联合净化方法,扬长避短,提高净化效率,是当前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的热点。此外,针对低浓度多组分含酸碱性气体,研究在潮湿条件下净化效果好,且能耗和噪音比较小,又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净化技术,也是室内空气净化的当务之急。
军工技术中有很多技术能够推广为民用,寓军于民的技术在我们环保领域,以及我本人从事的工作和研究的课题和技术上,有很多已经军转民用。比如小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已经用在一些下水道和尚未普及地区的旅游点,像人防工程等都被广泛的推广应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室内排水通气调节阀也在民用建筑上得到推广应用,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即小型的空气净化器也可以进行推广。
中国工业报:作为环境工程专家,您认为推进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工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侯立安:当前,我国室内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治理中不断得到推广应用,为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是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推进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认为还应在以下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
1.严格室内环境建筑装饰材料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做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控制工作。我国建材和家具的产值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由其散发的空气污染物是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应严格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准入制度,做好源头防控工作。同时,加大建筑装饰生态功能材料的研究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把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关。
2.加强相关标准法规研究,使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我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标准规范的制订过程中,还有参考国外标准的部分,还缺乏自主的基础性研究,使得标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方面还不足。有些标准在控制指标和控制限值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但我国现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缺少相关的限值,因此,还需加强研究,促进相关标准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3.加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危害机理研究。目前,国内在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分析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有限;关于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体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影响的研究较少。在研究手段、研究广度和深度上及研究的系统性等方面加强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暴露途径和毒性效应等涉及环境毒理以及室内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特别要关注不断出现的新型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研究。
4.加强净化技术与材料研究,实现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各种空气净化技术各有优缺点,过滤和吸附技术可有效去除微粒污染和化学污染,但材料饱和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等离子等技术净化室内空气还存在副产物控制的问题,因此,对有前景的单一或组合控制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加强新型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低温催化材料、多孔载体材料等净化材料研究,探索联合净化方法是控制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5.加强室内环境PM2.5的净化研究。目前,我国对细微颗粒物的污染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PM2.5的监测还不够,不能对其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新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因此,现阶段应加强室内环境PM2.5控制研究。源控制是降低室内环境PM2.5污染最有效的方式,研发可过滤PM2.5等颗粒物的新风系统,无疑能够减少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从而保证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开发高性能过滤材料和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环境中PM2.5,也有助于室内环境中PM2.5的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本报记者 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