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加快转型升级等不得、坐不住、误不起
稿件来源:本报讯
3月18~19日,第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指出,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等不得、坐不住、误不起。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担心经济增速降不下来”
“两会”刚刚结束,我国的GDP预期增长目标首次降低到7.5%,相应一系列具体指标的增幅也随之调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降至11%。 “我不担心经济增速降下来,我只担心它降不下来。”李毅中表示,GDP增长速度过高,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支撑,而且不可能集中力量转变方式、调整结构,难免陷于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我国工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深层问题。 李毅中指出,虽然我国工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8万亿元,在500多种产品中有220种产品位居第一,但总体上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而国外平均在2%~3%以上。一些关键技术、高端材料、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依赖进口。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落后产能比重达到20%。 同时,李毅中还指出,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不平衡也是我国工业经济存在的一大问题。在投资方面, “十一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5%,2011年增长23.8%。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60%。长期过度投资,造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风险和隐患日益突出。据报道,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超过了18.5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0%。在进出口方面,即使是近两年外贸依存度也高达50%,发展过多依赖国际市场是不可持续的。国内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贸易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在消费方面,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1%。但消费拉动仍显不足,最终消费率47.6%,其中居民消费率仅为35%。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进一步趋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艰巨。李毅中表示,长期以来支持我国工业发展的农产品价格、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三个有利条件已基本退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美债、欧债危机难以解脱,世界经济复苏延缓乏力。西方提出 “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新兴国家也在加快结构调整,强化资源保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增幅明显下降。来自国际的双重竞争压力,加大了我国发展难度。 李毅中还特别强调,资源环境已不可支撑我国工业粗放的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要背水一战”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9.3%。李毅中表示,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而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紧紧抓住节能减排这个抓手。 李毅中指出, “我国工业长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发展,已经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总能耗至少再增加一半以上。我国资源环境已经不能支撑如此粗放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要背水一战。” 数据显示,在能源资源消耗方面,我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但GDP只占全球的9.5%。2011年能源消费量合计达到35亿吨标煤,增长7%;原油进口2.54亿吨,占国内消费量的近60%,铁矿石进口6.86亿吨,占国际贸易量的60%以上,铝矿、铜等对外依存度也超过50%。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生态破坏严重。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去年工作存在的问题时,讲到能耗总量增长过快,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具体说,总能耗增长7%;单位GDP能耗指标是降低3.5%,实际是2.0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是降低4%,实际是3.49%。总理指出,今年的目标仍然未变,措施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制定能耗总量控制方案并落实到省市目标责任制,实施节能强度、总量双控制。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必须坚持不懈,决不能紧一阵松一阵。”李毅中再次强调。 另外,李毅中还强调,技术改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由于短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李毅中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要素改造、创新、提升,实现内涵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和50%的利税,65%的技术专利和80%的新产品,特别是提供了约77%的城镇就业岗位。李毅中表示,中小微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2011年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1%,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造成制造业成本明显上升。同时,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据测算,近年来各地最低工资提高了20%~25%。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数据显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满足率只有10%,无奈转向地下钱庄,年息高达40%以上,甚至100%,企业财务费用大幅上升。 李毅中介绍,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要进一步组织落实,以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去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如鼓励促进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实行差异化监管、给予放宽准备金率、呆坏账核销、减免税收等优惠;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效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发展直接融资,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其中具有新意的是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这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实践证明,大银行解决大企业,小银行解决小企业。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银行。 二是完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科技、管理、信息、商务、软件、培训等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据统计,全国有各类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平台400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平台99个,另有3000多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具有每年培训50万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能力。 三是制定落实针对性强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措施。如提高小微企业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延长改善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减少对小微企业收费等。实行多年的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今年安排147亿元,比去年增长42%。国务院近日决定设立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此外,还将在针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具体办法。
“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李毅中表示,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在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李毅中指出,应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他表示,信息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特点。要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全面覆盖和深度集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首先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渗透、覆盖到工业各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变,改造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节能减排、品种质量、安全生产等领域,提升先进,淘汰落后,创新业态,提高竞争力。 二是深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能源、商贸等领域的集成应用,抓住现代物流、工业软件、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保障条件,加快构筑并提升现代产业体系。 李毅中指出,中央提出转方式、调结构已有十余年了,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除了历史条件外,主要是忧患意识不强,政策措施没有一以贯之地认真落实。如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关键是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知难而进、抓紧抓实。绝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也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本报记者 高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