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汽配产业探寻发展新路径
稿件来源:本报讯
3月21~23日,海西 (泉州)机械汽配国际交易会暨2012第十九届中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交流展览会,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海西汽车汽配城举行。泉州鲤城区副区长林文革表示,要以鲤城区命名 “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为契机,推进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名牌、名企、名店等系列品牌的塑造和培育。
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汽配产业
泉州鲤城区是我国 “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之一,去年全区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值30多亿元;其中辖区的 “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是福建省最大的专业汽车汽配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异军突起,生产的汽车轮胎螺钉、螺母等紧固件,以及转向节销、活塞销等零配件畅销全国各地,产销量在全国汽配行业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为泉州汽配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据泉州市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市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值超百亿元,汽车配件企业生产的汽车底盘紧固件配件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达85%,占汽车制造厂配套份额的10%;工程机械企业生产的工程机械配件“四轮一带”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占东南亚市场份额的30%。这些数据说明,泉州机械汽配产业优势明显,地位举足轻重,可以为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发挥基础性作用。 产业集中性强,也是泉州汽车汽配产业的优势之一。目前,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主要分布在鲤城、丰泽、晋江、南安、惠安等沿海一带。近年来,政府积极规划建设制造基地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入园,企业开始向园区集聚,注重二次创业,园区建设促进了企业空间集聚,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和集中治理污染。在大力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企业技改投资的自主性也开始增强,注重二次创新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正在向制造基地方向发展。 此外,泉州汽车汽配产业的发展正借助龙头企业,迅速向产业链两头延伸。目前全市已聚集了一大批汽车和工程机械配件企业,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美誉度高的汽车和工程机械配件生产名厂,双塔汽配、江南东风汽配等企业主动与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接轨,与江铃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东南汽车集团以及广东大长江、济南轻骑铃木、一汽青岛、广东富华等国内大型的汽车、摩托车主机厂组成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定点配套,借鉴它们的制造、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了销售、采购、物流、产品开发体制的不断创新。一些企业已显现出现代大企业的雏形,产品的技术创新、质量档次和品牌效应明显提高,不仅销售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而且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这几年,泉州的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外贸出口一直保持强势增长,已形成 “引进来”与 “走出去”互动发展的趋势。据调查,全市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制造业有25%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口,出口的市场由东南亚开始向欧美等国转变。泉州市江南东风汽车配件厂生产的制动器凸轮轴、销轴、高强度螺栓、转向节臂、金属锻件等系列产品,除配套东风汽车各成员厂、一汽青岛、广东富华、各车桥厂、制动器厂外,还销往东南亚市场。
九大举措 力创区域品牌
目前,泉州鲤城的汽车和工程机械配件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国内外颇具品牌影响力。鲤城区汽车和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充分利用侨乡优势,从海外引进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大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全区机械汽配规模以上企业只占16%,中小企业仍占主体,无法带动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鲤城汽车汽配产业亟待探索下一步发展的路径。 在经过认真谋划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泉州市鲤城区理清汽车汽配产业的发展新思路,跳出鲤城看汽车汽配产业,导入现代产业理念,从各个不同层次全面提升鲤城的汽车汽配产业水平。相关部门为此出台了九大举措:一是加强规划和引导,优化产业布局;二是用足用好政策;三是致力构建产业集聚公共服务平台;四是构建金融服务平台;五是促进市场发育;六是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七是实施人才工程;八是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九是打响 “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金字招牌,创建地域品牌。 记者了解到,泉州市鲤城区已经明确尽快制订发展超级产业的战略决策,以江南高新科技园区机械制造园为载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汽车制造商作为战略投资者加盟江南高新园区汽配项目建设 , 推 行 ISO9000、 ISO14000、SA8000和OHSAS18000等认证工作。此外,提升区域品牌成为汽车汽配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的建设目标,为此,要加快整合现有汽车汽配产业的资源,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集聚,提高企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打造驶向国内、国际市场的 “航空母舰”;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引导组建汽配产业的协作分工体系,构建汽配产业集群。 在本次展会上,泉州市鲤城区正式提出 “培育龙头,要做强做大企业”的目标,找准企业自身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获得参加国内和国际分工及市场竞争资格。(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张少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