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价高位震荡 今年矿业有望稳健强势运行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矿业联合会日前召开2012年矿产品市场预测分析会,认为我国持续多年的矿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并未能满足矿产品消费增长的需求,一些大宗矿产品依然需要大量进口,矿产品贸易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今年矿业可望稳健强势运行。不过目前,矿产品价格受人为因素影响权重加大,炒作、操纵现象严重,矿产品价格在高价位上震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总体需求增长 价格波动剧烈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美国经济低迷、新兴国家通胀压力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矿业呈下行趋势,需求有所减缓,资本市场出现困难,资源价格剧烈振荡。我国经济发展仍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GDP增长9.1%,但外需不振。 分析认为,2012年全国煤炭产能将继续增长,煤炭进口仍将保持高位,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煤炭供求整体将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略有宽松、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的态势,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国内抑制通胀政策等因素都会对有色金属的总体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大宗有色金属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并总体呈逐步走低态势,但矿产品供需形势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 同时,冶炼产能增长也使得对矿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铜铅锌铝等原料的需求总体上还将保持增长。机构对铜金属的兴趣依旧不减,铜价仍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而铝铅锌价格将继续在成本线附近波动,且振荡幅度相对小于铜价波动范围。预计铜铝铅锌全年均价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 2012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总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较去年有所减缓,行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约为20%~25%,总产值将达到13万~13.5万亿元,全年利润总额约达95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预计原油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约为113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约为4.7亿吨,成品油产量约为2.75亿吨。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亿吨,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为1480亿立方米,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8亿吨。国内油气生产仍将继续保持平稳,石油和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继续上升,成品油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今年,我国矿山新增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新增投资将超过1250亿元。钢铁生产增速仍将放缓,国内外市场需求将决定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全球铁矿石市场供求紧张关系继续得到缓解,进口矿数量与2011年持平,甚至下降。国内矿山产能将继续释放,预计今年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4亿~15.5亿吨。铁矿石价格波动将更加频繁,但变动幅度收窄,预计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较去年下降10%左右,全年为平均145美元/吨左右,并呈前低后高的走势。国内铁精粉全年平均价格为1100元/吨左右,整体也呈前低后高的走势。 2012年,我国中低品位磷矿正在得到逐步利用,产量稳步增长,增幅回落,供需矛盾开始缓解。富矿开采趋稳,选矿规模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价格稳中有升。目前,国内硫磺价格在1760元/吨,预计今年价格将有所下滑,但由于我国硫磺主要依赖进口,中东形势的不确定性使硫磺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加。钾肥产量小幅增加,继续依赖进口。目前,进口钾肥价格已逼近500美元/吨关口,价格有所回落。 国内钨市场价格高位震荡,表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国际钨品价格随着国内钨品价格上涨而上涨。我国钨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正在增强,同时,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拉动钨市场需求的增长。2012年,钨行业总体机遇良好,预计钨市场价格将保持高位。 2012年,我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将面临产能增大,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行业企业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把握机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保持非金属矿行业经济平稳发展。
加强市场建设 有效调控总量
作为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2012年将有一批重大项目上马,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必然对矿物原材料保持旺盛需求。从中长期需求来看,影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对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我国矿产品价格高位振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主要矿产品价格已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矿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推高和降低的因素交织,全球经济减缓可能促使油价下跌,但伊朗等地缘政治因素或将推高油价,黄金保值增值功能促使其价格处于高位,铁矿石价格将下跌。 会议认为,我国应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在以地质找矿新机制为抓手,推动整装勘查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矿业权设置和配置,合理做好找矿成果的利益分配,建立规范、有序、竞争、开放的矿业权市场,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驾护航,以确保 “358”目标的实现。 同时,加强总量调控的有效性。有关部门对钨、稀土、锑开采总量控制的效果不佳,如2009年和2010年,钨精矿产量就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近50%,而且还逐渐丧失了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因此,要加强部委之间的协调,提高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形成统一的国家政策,使开采总量、生产规模、出口限额等几方面协调一致;提高总量调控的科学性,确保调控的总量能够切实执行和落实;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本报记者 孟凡君)
|